對于如何對待江淮士族,當初袁熙打下壽春時,很是頭痛了一番。
因為這里面有情況錯綜復雜的幾大勢力,即使袁熙出身汝南袁氏,也很難插手進去。
其一是以豫州譙郡為中心的曹操勢力,這里面主要是以曹氏和夏侯氏為主,兼以其他本地大姓,是支持曹操的中堅力量。
曹氏就不說了,夏侯氏其實人數也很多,其不僅在曹操效力,在二袁和劉備麾下,也多有身居要職的。
在彼時對于大家族來說,這也屬于正常操作,畢竟誰也不知道誰能贏到最后,到時候只要押對一方,就能保證家族存續。
但袁熙對于曹氏是深有防備,對于夏侯氏也不敢報以信任,所以這一派系,他幾乎是放棄的。
其次就是二袁家鄉汝南郡的各大家族勢力,這一系自從袁隗袁基死后,便以袁術為主,當年即使袁紹被過繼為嫡子,但實際上這一支還是以袁術為主,所以袁術才輕蔑地將袁紹稱為家奴。
在漢代所謂家族的家主,雖然在族譜上標有主支分支,但就像沒有永恒的皇位一樣,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家主。
本來襲爵的主支,也可能因為種種意外,可能會沒有子嗣傳承而斷代,也甚至可能會整族消亡,這個時候,家族的權力,便要進行更替了。
即使主支剩下幾個半大孩子,一群分支族老也不可能為其忠心效力,暗暗想出無數種辦法將其架空,不用幾年,家主就會易主。
主支分支,是會隨著是時光的變遷,而產生權力的交接變化的,和皇權的更換,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像當初袁隗袁基一族被董卓幾乎殺滅,雖然有剩下的族人,但這時候誰愿意會將其奉為家主
于是家主的權力,便自然地交接到勢力最大的袁術手上,但隨著袁紹占據冀州,打敗田楷公孫瓚等人,占據四州,勢力急速膨脹后,袁紹的權力便超過了袁術,于是便開始行使袁氏家主的權力,包括袁熙的過繼之事,便是如此。
這時候按道理袁熙過繼到袁基這一支后,成為袁氏家主的正當性,其實已經比袁紹袁術這一支就高了,但事實上卻是沒什么用,原因很簡單,他這一支勢力不夠。
這也是為什么袁紹放心讓袁熙過繼的原因,因為即使給了袁熙這個機會,袁氏家主的位置,也不可能進行交替。
但之后天下形勢的變化,其實是出乎袁氏族人的預料的。
袁熙的勢力,膨脹得太快了。
一開始袁氏族人并不在意,畢竟天下是二袁之爭,一方占據中原,一方占據江淮,袁熙相比之下,勢力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