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諸葛亮的話,黃月英出聲道“夫君如何得知”
諸葛亮沉聲道“我去過街上好幾次,也趁著過年時節,拜訪了一次賈府君。”
“最后我的判斷是,宛城外緊內松,似嚴實垮。”
“這在曹軍將要攻打宛城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之時,實在是太過不正常。”
“我懷疑張繡可能已經決定暗地投靠曹操了”
黃月英一驚,“如此說來,曹軍就要占據南陽,準備攻打荊州了”
諸葛亮嘆道“所以我寫了一封信,準備讓童兒帶著去南陽山中帶給阿翁,讓他趕緊離開南陽,去南郡避難。”
“曹操此人喜怒無常,誰也不知道他占據南陽后會做什么,邊讓之事便是前車之鑒。”
“現在想來,幸好我沒有投靠張繡,不然我便和曹操成了一路人,如何對的起瑯琊那些死去的族人”
黃月英聽諸葛亮說過當時徐州屠城慘狀,尤其二屠徐州時,據說當時死者數十萬,尸體阻塞以致泗水斷流,“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諸葛氏作為瑯琊大族,活下來的十不到二三,可以說異常慘烈,這也是諸葛亮極為痛恨曹操的原因。
她臉上多了一抹憂色,“還是夫君看得清楚,咱們是不是也要離開了”
諸葛亮嘆道“往哪里走”
“要是曹操得到南陽,咱們退回南郡,便再也出不來了。”
黃月英目光一閃,“夫君想要北上司隸,亦或西進壽春”
諸葛亮沉默了一下,說道“不,咱們不動。”
“什么”黃月英驚了,“呆在宛城”
“剛才夫君不還說是”
“沒錯,”諸葛亮道“宛城有變,但張繡既然有意投靠曹操,初時必不會打起來。”
“但司隸和豫州就不一樣了,那是曹操嚴加防范之地,也是可能諸侯趁機襲取曹操后路的地方,反而很可能會起戰事。”
“曹操所圖,乃是整個荊州,他得到宛城后,必然會從南陽南下。”
“到時候我們便可趁機北上或者東進,繞過交戰主力,才更加安全。”
黃月英聽了,不禁擔憂道“這也有些太過行險了,萬一曹操和其他勢力打起來呢”
諸葛亮沉聲道“夫人說的是劉豫州吧”
“那只有提前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隨波逐流,卻無法看透星象的感覺,真的不太好。”
望著諸葛亮的面龐,黃月英輕聲道“夫君一定很不甘心吧”
“夫君是不在想,即使自己只是個縣令,也能拉起數百人,不至于如此像如今一樣身不由己。”
諸葛亮嘆道“還是夫人懂我。”
“但天下的人中,真正知道我心中志向的,又能有幾人”
“當初我還很在意在新野的劉豫州,結果,哎”
黃月英心道本來自己想建議夫君去新野,如今看來,好像夫君對劉豫州也不是很看好
她出聲道“若是夫君要等的變化不來,該當如何”
諸葛亮聽了,苦笑道“要是他不來,那咱們就真的只能回荊州了。”
“不過我不覺得他會錯過這個機會。”
“畢竟他可是這個天下,始終如一和曹操作對的人,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我還是愿意相信他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