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在當時百廢待興的時期,很多政策都是無奈之舉。”
“后來的文帝,在民生改善的基礎上,確實實行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在這點上,他是強于高祖的。”
“但他偏偏在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上開了口子。”
諸葛亮目光一閃,“便是使君說的,允許土地兼并”
“正是,”袁熙正色道“高祖陵邑政策,本質上是圈禁開國貴族。”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劉邦接受了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的數千名官富豪杰及家眷遷徒關中,伺奉長陵,并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徒者居住。
之后的數位皇帝陸續建成五陵,不斷遷貴族于此,五陵便成為富豪聚居的地方。因此,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叫五陵少年。
袁熙出聲道“這種做法,本質是削弱豪強貴族對于地方的控制,堪稱前無古人的創舉,但文帝只得其形,不得其神,在一個關鍵處出了差錯。”
此時黃月英壓抑不住好奇,出聲道“什么差錯”
袁熙出聲道“減輕賦稅。”
黃月英驚訝道“這不是與民休養生息的好政策”
袁熙嘆道“沒錯,對于所有人來說,這都是挑不出毛病的好政策。”
“但唯一可惜的是,世家大族在其中得到的好處,遠遠高于控制少量田地的平民百姓。”
“即使沒有賦稅,在突如其來的災害中,小家小戶也沒有什么應對風險的能力,很容易陷入危機。”
“漢時賦稅,是土地稅和人頭稅的結合,在土地稅由十五稅一變為三十稅一后,人頭稅對于小戶來說,就成了相對負擔較重的一項。”
“這種情況下,如果遭了災,民戶只能被迫變賣土地給富戶。”
“而擁有大量土地的富戶,應對危機的能力更強,加上土地稅的降低,收購土地變得更加合算,于是明里暗里的土地兼并開始了。”
“其中不乏一些上不得臺面的手段,一般平民如何斗得過豪強”
“于是這個過程中,世家大族便開始誕生了。”
聽到這里,在場其他三人皆是心情復雜,無因為根據他們祖上傳下來的說法,其家族崛起起始,還真就是文景時候開始的
袁熙嘆道“雪上加霜的一點是,高祖之后,文帝時期百姓生活逐漸富足,人口開始大規模增長。”
黃月英越發不懂了,“生活過得好了,生孩子多,有什么不好”
此時諸葛亮卻是明白了,嘆道“因為他們沒有土地了啊。”
“當初始皇建立秦朝,以軍功封邑封爵,打擊了六國舊貴族,但隨著戰亂平息,人口從兩千萬增加到六千萬,全天下的地便不夠人口吃了。”
“人吃不上飯,自然便要造反。”
袁熙驚訝地出聲道“這正是我想說的,孔明竟然能想到這一節”
諸葛亮嘆道“使君不也想到了么”
“亮實在佩服。”
兩人頓時心中生出一股的遇知己之感。
袁熙驚喜地發現,自己所說的這些經濟學理論,雖然在后世很是淺顯,但對于這個時代的古人來說,還是難以理解,卻沒有想到,諸葛亮是真的能夠明白的
想到后世諸葛亮的內政功績,袁熙不禁生出了一個想法,難道諸葛亮是推動這個時代的關鍵人物
畢竟即使袁熙通曉后世的經濟學知識,但如果讓他現在治國理政,只靠他自己,八成會搞得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