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劉基聽袁熙問起笮融下落,便答道“聽說其被擊敗后,逃往了豫章山中,就此下落不明。”
袁熙聽了,點頭說道“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遲早有一天會將其繩之以法,之前就暫且讓他多活幾天。”
劉基連忙道謝,便端坐到一旁。
說來他其實現在心里怪怪的,因為他雖然是為了回報袁熙當日相助劉繇的人情,所以才來投靠的,但其實袁熙手下有很多人,和劉基有著些關系。
太史慈便不說了,和劉繇一同出身于東萊,是袁熙手下為數不多的青州人,按理說劉基應該和其拉進關系,但劉基來壽春后,至今就去和太史慈拜會了一面。
因為劉基此人交友極為謹慎,家中很少有閑雜人等往來,太史慈固然在袁熙手下位高權重,但劉基怕有人非議拉幫結派,故有意疏遠太史慈。
而劉基這么做,也有另外一個人存在的原因。
諸葛亮。
當年諸葛亮跟附近諸葛玄逃難到江東,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和被劉繇任命為豫章太守的朱皓相攻,最后諸葛玄不敵逃走,最后病死。
但朱皓最后也因為輕信笮融被刺殺,兩人最后都英年早逝,所以劉基前日聽說諸葛亮竟然成了袁熙軍師時,不禁有些心情復雜,所以他為了明哲保身,現在誰也不結交,只閉門做好自己的事情。
這些事情,袁熙是知道的,但他也只是睜只眼閉只眼,不會摻和到下屬中的事情中去。
作為一個主公,主要下屬之間在公事上能夠盡心合作,除此之外私交如何,主公不僅不太會關心,反而希望下屬之間不要走得太近,以免抱團形成過強的勢力。
在這點上,袁熙相信自己掾屬大部分都是聰明人,應該能把握好這個度,而自己作為主公,還有更加需要考慮的事情。
他開口道;“江東這次出兵,可謂是背信棄義,我三番兩次忍讓,釋放了足夠善意,卻換來如此結果,只能說他們對現狀并沒有清楚的認識。”
“若我再度退讓,遲早他們得寸進尺,圖謀九江,甚至徐州,威脅我的領地百姓。”
“現在我想要諸位商量下,下一步如何打算”
眾人聽了,都是神情一凝,因為從袁熙話中,可以聽出袁熙對江東有用兵的打算了。
換在平時,打也就打了,但此時袁熙的勢力,還有幾個交戰地點,如此多面開戰,若有一方出現問題,便是崩盤的局面。
所以袁熙才讓他們考量,此時是否適合對江東用兵,以及用兵的程度,畢竟若不能短時間內取得勝勢,便可能陷入長期交戰泥潭的風險。
郭嘉出聲道“江東最大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并沒有抵抗曹操的決心。”
“畢竟其和曹操地盤不接壤,在江東看來,占據江北的我們,威脅比曹操更為更大。”
眾人紛紛點頭,郭嘉這一句話就說到點子上了,江東沒有吃過曹操的虧,反而認為袁熙阻礙了他們的擴張,自然會將袁熙視為首要的敵人。
陸遜出聲道“若是找到孫策被刺,乃是曹操的陰謀,會不會讓江東同仇敵愾”
郭嘉微笑道“伯言認為江東會為了一個死人放棄大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