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宋徽宗廢科舉,是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后世史書記載的理由,無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個人偏好。宋徽宗是酷愛藝術和奢侈享樂,他對經學和文人沒有多少興趣,反而崇信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他任用貪官朱勉搜羅天下奇珍異寶,修建花石綱等工程浩大的園林宮殿,耗費國家財力。
二是他對科舉考試不重視,不僅常常缺席,甚至有時候會讓宦官代替他審閱試卷,對科舉考試的內容也不滿意,認為考試的題目太過于刻板和陳舊,所以他希望通過改革科舉制度,來選拔一些符合他個人喜好和政治需要的人才,例如擅長音律、金石學、道教等方面的人才。
三是他在新黨舊黨黨爭中,偏向于新黨,所以他決定廢除科舉制度,以打擊舊黨的勢力,鞏固新黨的地位。
據史書記載,之后產生的惡果,則是學校的考試不是以詩賦為主,而是以一些奇怪和無聊的題目為主,例如“論雞鳴”、“論酒色”、“論鼻子”等。這樣的考試,不僅不能培養和選拔出真正的文學家,反而會培養和選拔出一些無知無趣,或是歪曲墮落的人。
于是自此之后,天下大亂,奸臣當道,文學衰敗,士人離心,加劇了社會動蕩和危機,成為了靖康之恥的直接原因。
所有的結論歸于最后,都只有一點。
趙佶是個昏君。
當然,以結果來說,這個結論并沒有什么問題,趙佶也在十幾年后,在眾官的勸諫下,認識到自己不適合當皇帝,于是在金兵南下時,自行退位讓給了宋欽宗。
再然后,就是荒誕無比,處處充斥著不可思議情節的靖康之恥了。
先是金兵南下,奔襲千里,在沒有后勤的情況下到了汴京城下,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
且其在從沒有攻陷堅城先例的情況下,堅持攻打外城一個多月后毫無進展,但就是在城外不走,終于等到了一個無比荒謬的奇跡出現。
郭京主動打開外城城門,金兵趁機占據了外城城墻。
但在汴京內城之外,還有兩道防備更為嚴密的城墻,金兵久攻不入,進退兩難。
然后奇跡再次出現了。
宋欽宗竟然在并無城破危險的情況下,親自出城談和,然后不出意外的被扣住了,金人不僅要求宋欽宗投降,而且要求大量金銀。
在金人威逼之下,宋欽宗寫了降表對金稱臣,然后被放回城搜刮贖買的金銀。
史書記載,宋欽宗嚇破了膽,因為金人要價太高,所以他回城后,不僅大肆搜刮金銀,還將婦女沖抵銀錢送出城去。
之后在金人未入城的情況下,被嚇破膽的宋欽宗做了什么呢
他竟然鼓起勇氣又出城了,然后不出意料又被扣住了。
此時已經退位多面的宋徽宗竟然也出城了,雖然不知道他是去干什么的,但不出意料也被扣住了。
為了贖買二帝,忠心的大臣們繼續在城內執行皇帝的命令,不僅搜刮金銀,還將二帝的妃嬪姐妹女兒們也送出城外,意圖用其換回二帝。
足足送了十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