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袁熙的地盤主要有兩塊,一是幽州的鹽鐵,二是徐州的礦產和海外商路的產品,如今加上九江廬江,這是江淮地區極為富庶之地,士族積蓄頗多,袁熙和諸葛亮正在打的算盤,就是如今從這些士族手里把錢掏出來。
諸葛亮嘆道“最為昂貴的,自然是工藝品和主公所說的奢侈品。”
“但這些東西太耗人工,費時費力,原材料成本就很高,制作時間極長,想要回本還要找到買家,實在不怎么合適當下的情況。”
袁熙心道也是,他和諸葛亮預期再過兩三個月就要動病,這是夏季水訊期,江河水流大漲,流速變快,無論是運兵還是運糧都很方便,對擁精銳水軍的袁熙最為有利,
他嘆息道“可惜了,我本來想賣五石散來著,里面摻雜些糖再賣給士族,一定很受歡迎。”
諸葛亮把臉一板,“主公是以仁義打天下的人,怎么可以做這種事情”
“主公良心不會痛嗎”
袁熙嬉皮笑臉道“我哪有什么良心,再說現在五石散這么流行,我只是加點糖,有沒有害他們。”
諸葛亮板著臉道“此事終非正道,以后再議,要換是我說的話,主公還不如多做些孔雀東南飛那種詩,然后寫在絲絹屏風上,簽上自己名字售賣,江淮士族沖著公子面子,也要重金購入,不必五石散強多了”
袁熙垮著臉道“這主意倒是不錯,但也不能多用,只能賺點小錢。”
他心道諸葛亮倒是目光很準,這個時代就準備搞粉絲經濟了,但這些東西不成規模,要形成穩定的收入,還是需要穩定的模式。
在這點上,諸葛亮天生比陸遜合適,陸遜畢竟是當過大族家主的人,對于商業這種士族看不起的賤業,多少有所抵觸,所以袁熙也不強求。
相反諸葛亮卻是很放得下架子,他雖然出身大族,但因為家族經歷屠戮,族人多半凋零,被迫流落他鄉,早已經不復先前榮光。
諸葛亮逃難一路上也吃了不少苦,看到天下民生艱難,常常以山野村夫自居,也能理解袁熙的想法,故對于行商也愿意接觸。
加上諸葛亮求知欲極強,遇到什么不明白的時候,都想要探究清楚,他對先前袁熙所寫的經濟論也很有興趣,所以想要在探尋商業的過程中驗證自己的想法。
諸葛亮出聲道“如今最為穩定的收入,便是在幽州徐州江淮三地間用商業互通有無,利用海路運輸降低成本,賺取差價。”
“但如今有個問題,便是隨著水運貿易規模擴大,貨源開始不夠用了。”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