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比能感覺有些牙疼,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晉國如此記仇。
在他對東西鮮卑打劫的時候,已經是到了深秋,此時的氣候已經不適合晉軍的具甲騎兵出擊,所以柯比能最初很是放心的開展了一系列行動,想要在入冬前多占些便宜。
但隨即傳來的消息,卻是晉軍聯合關內胡人諸部,配合東西鮮卑反擊,反過來劫掠進了中鮮卑腹地。
本來這一年來,柯比能對于晉軍的襲擾戰術已經有所防備,他根據賈詡的建議,在各個水源附近設置了哨探,這樣在對方來襲的時候,能夠及時報信回傳。
這種做法無疑是非常有效的,畢竟草原上騎兵行動離不開水源,最初的時候也起到了相當明顯的效果,晉軍騎兵被發現蹤跡后,也不敢貿然進攻,相當一段時間內銷聲匿跡。
柯比能大喜之下,重賞了賈詡,然而這次情況不一樣了,隨著關內烏桓鮮卑等部族紛紛出擊,水源警戒的做法卻是無法再發揮作用,因為每道水源都出現了敵人,同一時間能傳回十幾處甚至幾十處敵情。
這種情況下,到底敵人來了多少,虛實如何,真正目的是什么,其中涉及大量需要甄別的信息,而柯比能的王帳并不具備這種能力。
柯比能也曾想要賈詡孫權等人獻計,但對于這種復雜的情況,顯然也已經超出了賈詡等人的能力,畢竟謀士只能謀劃大方向的計謀,對于這種瑣碎的信息,需要大量的情報人員來分析,這種能力只有晉國的檢事府具備,縱使賈詡也是無能為力。
于是無奈之下,柯比能只能收縮防線,但隨即便有不好的消息傳來,晉軍部分騎兵竟然出現在了中鮮卑的側后方,距離長城七八百里之外的北方!
柯比能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經過賈詡分析過后,他才恍然大悟,這兩個月消失的晉軍騎兵,其實并沒有返回關內,而是從東鮮卑部族的領地內,一直往北而行,在行軍了一個多月后,到了中鮮卑后方的部落聚集地,才開始悍然行動!
這么遙遠的路程,無論是引路的探子,還是沿途的食物補給,都不可能是晉軍本身具備的,其中必然是得到了東鮮卑的配合,柯比能得知后,心里暗罵晉軍無恥。
但他現在必須要馬上采取應對,不然自己老家被抄干凈了,還怎么來年凝聚人心對付晉國?
他思來想去,便找了中鮮卑大人莫護跋前來議事。
莫護跋,后世慕容氏傳說中的始祖,其率諸部入居遼西,從司馬懿伐公孫氏有功,拜率義王,始建國于棘城之北,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后音訛,遂為慕容氏焉。
而這個時空里面,莫護跋此時還非常年輕,但行事風格和柯比能相似,所以對柯比能也很是仰慕。
彼時部族之中對于是依附中鮮卑還是東鮮卑產生了爭執,莫護跋傾向于中鮮卑,而大部分族老偏向于東鮮卑,于是他便帶著不少族人投靠了柯比能,受到了重用,成為了部族大人。
如今柯比能將莫護跋召來,開門見山說了眼下的情況,最后道:“你現在立刻帶著所有青壯,去東鮮卑各部族招降,說若其來投,并阻住晉軍北上南歸路線,我必有厚報。”
“若其冥頑不靈,那就送他們上路,投靠了兇虎,已經是背叛了我們先祖!”
“此事你要做成了,我扶持你做東鮮卑之主,素利已經老了,我們只要撐過這個難關,將來的草原,都是我們的天下!”
莫護跋聽了,當即領命,帶著部族近萬青壯騎兵,向東鮮卑諸部而去。
很快,草原各部之間掀起了大規模的沙殺伐動蕩,無數勢力卷入其中,包括不斷進襲的晉軍,也因為今冬的極寒損失不小,各方一直打到根本無法行軍,才被頗躲入地下過冬。
而承漢三年的冬天,也是迎接來了百年不遇的嚴寒,大批沒有做好過冬準備的關外百姓凍斃于風雪之中,草原到處都是人畜冰冷僵硬的尸體,就在這個空隙,還不斷有部族在進行交戰,因為他們的食物都不夠了,整個草原變成了一座龐大的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