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聽了楊修的話,忍不住打趣道:“德祖也不用拍我馬屁,我知道其實我的名聲,并沒有那么好。”
“我連年用兵,尤其冬日還驅使兵士作戰,只怕窮兵黷武的名聲在后世史官筆下,惡名遠甚于漢武吧。”
楊修目光一閃,“陛下既然知道,為何還要這么做?”
“有人說漢武是為了文治武功,才不惜勞民傷財,舉國之力遠征匈奴,以至于國力為之一空,實在是得不償失。”
袁熙笑道:“這是太史公說的吧,德祖怎么想?”
楊修沉聲道:“要說漢武不知身后惡名的話,那陛下肯定是知道的,但陛下還堅持這么做,顯然不是因為好大喜功的緣故。”
“修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答案,就是陛下認為,鮮卑之禍,遠勝于當年匈奴,以至于陛下在天下尚未平定之時,舍魏國而取鮮卑,顯然是下了很大決心,也必然是看到了一些臣等無法看到的事情的。”
袁熙笑了起來,“德祖很聰明,怪不得曹操在世時那么忌諱你,若你幫世子以外的人,只怕哪個做國君的都不會放心吧。”
楊修苦笑道:“陛下說笑了,修只是恃才傲物,但并不是一心尋死啊。”
“孟德公的事情,已經警醒了我不少,我也不想在拿脖子去試刀了。”
“陛下聽過觀星,到底看到了什么?”
袁熙如今在楊修等人眼里,其實是頗有幾分神棍意味的,畢竟那傳說中的觀星之術很是靈驗,無形震懾住了不少人,包括楊修也是如此,不然以他的才能,哪會那么容易對一個人心服。
袁熙望向北面,“我看到了鮮卑入關的可能發生的的一些事情。”
“比如現在我華夏大地,漢人人口,大概是兩千多萬人,是不是?”
楊修點頭道:“沒錯,大漢最盛時,幾乎有六千萬人,但經過百年戰亂,尤其是黃巾之亂,有將近一大半的人死去,真是可怕。”
袁熙嘆道:“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我觀星所看到的,是將來若是鮮卑入關,其他外胡也會跟著南下,然后開始屠殺漢人,加上疫病,漢人最終只剩四五百萬,幾乎到了滅亡邊緣。”
楊修失聲道:“怎會如此!”
“那我漢人豈不是比胡人還少了,隨時都有覆亡之危啊!”
袁熙沉聲道:“沒錯,所以為了子孫后代,我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鮮卑三部,加上最北面的零散部落,至少有五六百萬人。”
“這人數潛在的威脅實在太大,所以我必須將防線北推千里,削減他們數目的同時,讓他們完全打消入關的念頭,最好是被迫西遷北逃。”
楊修聽了,苦笑道:“數百萬人……陛下還真是大手筆啊。”
袁熙說道:“所以德祖要好好幫我想想,如何以最小的代價達成這個目標。”
“鮮卑之中,最危險的便是柯比能,他若死了,中鮮卑便會成一盤散沙,我們才好進行下一步計劃。”
楊修出聲道:“陛下不是早有安排,安樂侯不是已經假降了?”
袁熙失笑道:“德祖猜的還真是準,但孫權那些人能否成事,我是不太看好的,還是要做兩手準備啊。”
楊修想了想,“不若放出謠言,說晉國已經派出刺客去刺殺于他,讓他疑神疑鬼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