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涼州這幾百年來,都不怎么相信朝廷,屢次反叛,顯然是有自立之心。”
曹彰笑道:“你倒是看得清楚。”
他突然臉色一變,“你對雙方這么熟悉,是不是有不知道的消息渠道?”
那人面色坦然道:“鄢陵侯懷疑我,自然是人之常情,畢竟先父曾為袁氏效力。”
“但我能棄袁氏而投魏國,自然有我的道理,我若是想要富貴一生,一個閑散官職官職還是討得到的,何必在此冒著性命危險為侯爺謀劃?”
“若侯爺懷疑我,我也沒有做下去的意義,要么我就此拜別,要么侯爺直接將我殺死。”
曹彰聽了,面上換上一副笑容,“適才相戲耳,子家勿怪。”
“范陽盧氏聲名在外,良鄉侯又是大漢楷模,我自然相信子家人品。”
良鄉侯便是盧植,而說話的人,便是良鄉侯的兒子盧毓。
當然,晉國也只有寥寥數人知道,盧毓還是晉國檢事府的重要人物,在北地校事府中,也能排到前三。
而盧毓在主持了報復馬超的攻陷冀城之變后,地位肯定是更高了,所以誰也不會想到,他此時竟然在曹營用間。
早前的許都長安中,檢事府探子行事,都有盧毓的身影,他明面上的身份,就是堂而皇之的盧植之子,這讓他結交了不少曹魏青年士子官員,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情報。
魏國這邊,也根本想象不到,晉國檢事府的檢事郎,會親自在敵營坐鎮,所以在盧毓打下了不少名聲后,借著一個機會來到涼州,協調曹彰和韓遂等人的關系。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盧植在世的時候威名很盛,包括公孫瓚在內不少弟子都是北地豪強,所以盧毓對于涼州的情況頗為熟悉,到涼州后幫助曹彰做了不少事情,贏得了曹彰信任。
晉國招攬韓遂一事,背后也有盧毓的有影子,晉國的書信是真的,但里面的內容卻是故意把韓遂推向魏國的。
袁熙早已經下定決心,在新朝建立時,韓遂這種豪強是沒有必要存在的。
韓遂這些西涼軍閥,和高句麗烏桓還不一樣,后者是沒有完全被華夏文化同化,所以尚有可以潛移默化改變的可能。
而韓遂馬騰這種西涼軍閥,已經在涼州作威作福了數百年,雖然其客觀上也起到了阻拒外族的作用,但那只是在和平時期,若是天下大亂,這些豪強野心凸顯,便會聯合外族圖謀朝廷,一如當年韓遂馬騰攻擊長安一樣,這顯然是個極不安定的因素。
馬騰韓遂自然是漢人,他們接受了華夏文化,但并不支持大一統,他們想要的是周朝的分封制,還是實際控制,不讓朝廷插手的那種。
這對于想要全面掌控基層村鎮,只肯給諸侯勢力虛銜的袁熙的理念,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于是他便想出了這套連環計,想要將韓遂曹彰一網打盡。
當然,這計謀要求趙云張遼,以至盧毓等人以身犯險,才能引曹軍入彀,屬于稍有不慎,便是身死當場的下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