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證明諸葛亮選對了,司馬懿得知漢南國和晉軍都派人去打武關了,當即放棄樊城安眾,全軍回撤宛城。
司馬懿也看得很明白,魏軍所處的樊城到宛城的這二百里狹長地帶,兩邊是兩條江水,這如同是一個瓶子,而諸葛亮這支軍就是個蓋子,想要把魏軍全封在蓋子里面悶死,司馬懿自然不會選擇坐以待斃。
司馬懿其實性格謹慎之處,比諸葛亮更甚,他嘴上說相信郭淮,但以他的性格,還是不敢將命運全部賭在郭淮身上,于是反復思量之下,便果斷帶兵回撤,準備固守宛城,讓晉軍無法通過。
這個想法也被諸葛亮料中,因為換了他在司馬懿的位置,也沒有第二個選擇,畢竟往南打勝利再多,也保不住長安。
司馬懿此舉是放棄了上庸房陵一線,將益州到荊州的東邊門戶交了出去,這等于是壯士斷腕,因為漢南國和晉國無論哪一方,若是直接從這條路往漢中突入,便有可能截斷長安通往益州的道路。
現在魏國丟失了和涼州之間的通道,若是再失去益州通道,便只能在長安等死了!
而事后要是曹丕追究起來,司馬懿會不會被問罪?
面對徐邈梁畿的這個疑問,司馬懿出聲道:“現在哪有余力去管這個?”
“如今晉軍已經是在其他兩路突破了,我們要是再死守上庸房陵,那最先死的,就會是我們這一支!”
“所以我們必須要死保宛城,確保有一天我們還能退回長安,若兵士知道退路被斷,軍中混亂,還打什么仗?”
徐邈苦笑道:“誰也沒有料到,不僅關中的崤函道,連涼州那邊的鄢陵侯也敗的那么快。”
“其素來勇武過人,有西涼豪強和騎兵相助,卻還是中了晉軍計策,如今天水郡都丟了,即使我們著這一路擋得住,長安也不再安全了。”
梁畿點頭道:“沒錯,其實我們早就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了。”????“大將軍看的很準,就是我們能打下襄陽,打下荊南,又能怎么樣?”
“對面收縮防守,將幾十座城池讓給我們,將人口都遷走,我們這憑幾萬人,占都占不下來,更不說守住了!”
“但大將軍,我們即使守住宛城,也遲早會被雒陽增援的晉軍圍住吧?”
“為什么不直接退守武關,而是占住這已經沒有多少作用的宛城呢?”
司馬懿沉聲道:“因為前者用意太過明顯,很容易被諸葛亮識破,在路上埋伏我們。”
“和諸葛亮此人對戰,必須要多想幾步,不然會被其算計的死死的。”
徐邈出聲道:“郭淮這兩次算準了對面想法,難道是因為他想的比大將軍多?”
他身為軍師,卻只能提些查缺補漏的建議,而一開始并不被看好的長史郭淮,卻嶄露頭角,甚至挫敗了晉軍的意圖,這讓徐邈心中也隱隱有些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