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東西,遇事豈能一死了之”
康熙氣憤得不行。
文人清高,有些傲骨,受不得官司纏身,也能理解。
可是這應對方式不對。
如此一來,還真是說不清了。
傳到外頭,就是畏罪而死。
四阿哥與十三阿哥在旁,不知該說什么。
科舉是大事,為國選才,真要出了舞弊事宜,那就要引得人質疑朝廷的公正。
雖說現下四方安定,沒有大的戰事,可是還要防著民亂。
若是天災引起的民亂還罷,百姓不過為果腹,只要賑濟得當,就能恢復秩序。
最怕的就是人禍,有人挑起旗漢之爭。
四阿哥猶豫了一下,道“汗阿瑪,是否準備回鑾”
康熙臉色陰郁,沉思了一下,搖頭道“不回,還按照原定行程來。”
越是有心人想要將事情鬧大,越是不能讓他們得逞。
否則受了裹挾,以后就會成了例。
他看著四阿哥道“你即刻回京,入督察院,監審此案,早日結案”
督察院是三法司,跟吏部一樣,沒有安排王公兼理。
康熙擔心那邊的官員束手束腳,不能速審此案,才安排四阿哥回京。
四阿哥躬身應了,也沒有耽擱,轉身出去。
現在距離京城百六十里,一路換馬的話,今晚就能到南城
十三阿哥在旁,有些恍惚。
不管是李蟠,還是姜宸英,都在書房值講過。
姜宸英是書法與史學大家,給他們講過一年的書法與史記。
李蟠名氣沒有姜宸英大,可是同科應試,能點狀元,也是才華不俗。
十三阿哥想了想,道“汗阿瑪,是不是李大人露富,才被人誣告”
歷朝歷代,都不缺科舉舞弊的官司,本朝也是如此。
可是那些涉案官員,知法犯法,為的多是錢財。
李蟠家卻是出身徐州士紳人家,不差錢。
就是他們這些小皇子都曉得,這位狀元家境殷實。
他在書房給皇子皇孫們講詩詞,拿到書房的古董書籍,就沒有重樣的。
裝著書籍的匣子,都不是俗物。
還是個極愛干凈的人,每次來書房授課,侯在乾清門外的侍從都要帶了大包小包。
但凡袖子里沾著墨跡什么的,李蟠都要出去更衣,換了干凈常服,被他們私下里嫌棄矯情。
這樣不缺錢的人,會弄科舉舞弊,十三阿哥無法相信。
康熙看著十三阿哥,道“不可以衣冠取人李蟠家境富裕與否,與此案無關,不可武斷”
十三阿哥恭敬應了。
他確實武斷了。
好像有點兒勢利眼。
有錢的未必就不貪錢,貧窮的也未必就沒有節操。
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了解內情,是不好做判斷。
既是鬧出這么大的風浪,這一科肯定也確實有瑕疵的地方,否則那些讀書人也不是傻子,總不會沒憑沒證的就串聯起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