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曹曰瑛這南書房行走的身份有些扎眼,可是還能比得過張廷瓚這個正經八百的翰林學士么
其他皇子阿哥,得了這個消息,也就是一笑了事。
誰都曉得九阿哥不愛看正經書,禮記都是逼著重新學的。
眼下張廷瓚署理太常寺,沒有時間侍讀,另選個人下來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福松的去處,更是鮮少有人關注。
十七歲的司儀長,就是關系戶,掛著缺兒罷了。
只有四阿哥這里覺得不對勁。
叫人打聽了一下,才曉得是告了長假。
可是都統府那邊沒有請大夫的意思,這不是病了
那人呢
四阿哥覺得應該是九阿哥又弄什么了。
他是急性子,可是也沒有專門往阿哥所去。
動靜都在旁人眼下,不好往來過密。
九阿哥可沒有四阿哥的好性子,這一日要去清溪書屋問回鑾日期后,他就直接問道“汗阿瑪,您指了這么個人下來,是不是有些浪費人才兒子叫人打聽了,這位曹大人善書,名頭還挺大的,可兒子那邊眼下也沒有對口的差事啊”
康熙道“他是曹寅族侄,你老想著使喚曹寅,怎么不想著投桃報李,提挈他的親族一二”
九阿哥皺眉道“汗阿瑪,不能這樣算吧,兒子是使喚了曹寅不假,可都是公事公辦啊,這是公心,怎么還好像兒子欠人情了似的”
至于私事請托,應該不多。
因為江南還有季弘在,不管是給福晉找料子,還是找寶石什么的,都是托給了季弘。
康熙輕咳了一聲,道“翰林官跟其他官員不同,少了冰敬炭敬,日子清貧,衣服乘騎,皆不能備,丁憂告假回籍的翰林官,生計艱難,無力至京;在京的翰林官,也是貧無立錐之地者,不乏其人,很是狼狽,朕已下令,命翰林官選各省學道員缺,與六部郎中并差,曹曰瑛是特旨簡拔的內廷翰林,不好補翰林官缺,就打發你那里兼個差事。”
九阿哥想了好幾個可能,都沒想到是這個。
他看著康熙道“原來汗阿瑪是拿兒子的典儀貼補臣子,那一年六十兩銀子夠么”
要不要給個雙俸什么的
康熙道“你們府里不是還有四季衣裳,年底也有錢米,這就行了。”
曹曰瑛雖是安徽人氏,可是從父輩開始就在大興寄籍,后三十三年兄弟都在御前當差,就得了內城的一處官房賜住,多一份俸祿,就夠了。
九阿哥卻不想白掏這一份銀子,眼見著不是來當半個老師的,就少了幾分拘謹,有了安排,道“汗阿瑪,您也曉得,我們府上不養閑人的,既是曹曰瑛在書上有所長,那兒子也就人盡其才,讓他抄書了,給豐生他們兄弟預備著。”
原來他想起了沒有出宮之前,福晉從景陽宮借絕版書,然后帶了小松兩個抄書。
如此一來,等到他們出宮的時候,就有了好幾箱子的絕版書。
只是其中有一半是福晉的筆墨,否則直接拿到外頭書鋪寄售,也能賺一筆銀子。
如今有了這個善書的人才,正好可以將府中的藏書再擴充擴充。
康熙也曉得九阿哥的毛病,見不得人閑著,人既安排下去了,他也就不管怎么使喚了。
等到回阿哥所,九阿哥跟舒舒說了指了曹曰瑛的緣故,舒舒也是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