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青島這唯一一條線索,程大林沒法子,只得硬著頭皮返回青島調查,不出意外,肯定是毫無進展。
好在這個時候,調查監視陳家的何長文注意到,當年陳家在鎮中籠絡的那批狗腿子,居然一個都沒再見到,猜測里邊有貓膩。
何長文考慮后,將情況告知了同樣一無所獲的王應龍,縮小了范圍,王應龍進展迅猛,很快從一些綁架、販煙、販賣人口的陳年舊案中,找到了一部分人的名字。
至此,陳家是如何發的家,結論擺在了兩人面前,又結合杜家的遭遇,兩人有了個大膽的猜測。
同時,前往山東任職的那位情報處少校,也秘密聯系上兩人,借助其所掌握的資源和渠道,幫了兩人大忙。
隨少校北上的隨員心腹,被安排給了人手捉襟見肘的何長文,對陳家展開嚴密的監視,被扔在角落倉庫吃滅的滿清衙門遺物檔案,也被找到交給了王應龍。
倉庫中的滿清遺物,但凡能賣點錢的,全讓人偷偷賣了,余下的只能稱為是垃圾,但王應龍還真就在這堆垃圾里翻到了寶當年典史的手記,其中記錄了其任內經辦及發生的各類案件及部分詳情。
當年羊亭富戶接連意外身故一案也有記載,經辦人就是其,可惜才只做了簡單問詢,其就被縣丞調去處理了一件惡性兇殺案,等其查完,羊亭一事早由他人接手,最終結果是不了了之。
好在手記中,記錄下了其詢問的情況,由于杜家是從外地遷來,照例詢問了其原籍所在,青島杜氏行商。
不過后面記錄的一起人口販賣案件,這位典史記錄下了東洋鬼子出面干涉案件,但后面只有這位典史的一通慷慨陳詞,也未涉及案件的詳情。
本來王應龍想著,這位典史可能還在世,可以上門詢問下,發表這么大段感慨,印象怕是不清,可惜一打聽,人任上就染疾去世,其實能猜到,要不是出了事,這手記大概率不會留在此處。
不過收獲也夠了,東洋鬼子本就是對日本人的稱呼,圈定出了范圍,何長文這邊,很快鎖定了與陳家私下有聯系的日本人一個行事低調的六十余歲小老頭。
威海這邊緊鑼密鼓對陳家和日本人展開調查,得到新情況的程大林一行,也以青島杜姓大商人為條件展開調查,很快得到消息。
曾經的行商杜家,清末時因與日本人進行商業競爭,被對方以不正當手段弄得傾家蕩產,杜氏家族人員,或因日本人逼債自殺,或是染病、意外無錢醫治身故,留在青島的杜家人,無人幸免,就連這消息,都是靠杜家遠房親戚才得知到的。
杜父是杜家幺兒,杜老爺子老年得子,很是寵愛,可成年后居然要娶一位小戶人家女子為妻,杜老爺子雖勉強同意讓兩人成了親,但關系很僵,杜父一氣之下,偷偷帶著妻兒遠遷他鄉。
不過在林默看來,什么與家中關系鬧得很僵什么偷偷遠遷杜老爺子不可能發現不了,也不可能阻止不了,這只不過順水推舟罷了而已。
中國的封建王朝,都是施行重農抑商的,行商也就是其他朝代的商戶,隨時可能因官方的肆意盤剝與殺雞取卵而家破人亡,想摘掉行商這名頭更是難上加難。
像林家,清朝時就沒少被官府各種攤派,像清朝對外開戰,是每戰必敗,每敗必賠,賠款、軍響都有林家的份,還有什么災荒之類的攤派,災荒說得過去,但皇帝太后等的生日這些還攤,著實
杜家這種,就是用比較隱蔽的手段分一支出去,免得將來族中出事,連香火都留不下,之所以選擇隱蔽的方式,擔心的就是對頭向你下死手,連跟拔起。
林家也有類似準備,像是族中從小讓每名族人學一堆外語,明面上說是為經商,但私底下的其他目的,不言而喻,要是讓人往死里搞,老子他娘就直接卷鋪蓋跑。
杜老爺子,雖是給杜家留下了香火,可借不知是命還是啥的雙遭了日本人毒手。
程大林在杜家遠親這,沒尋到杜家去向,便準備到杜氏母家去看看,可沒想到人已在日本制造的濟南慘案中,全家被焚殺。
程大林都快絕望了,好在從杜氏母家一位濟南慘案的幸存鄰居口中,得知杜家確實回了青島,且受杜氏母家幫襯,安家在青島郊區艱難度日。,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