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基地圈定范圍有點過大,對于他的保衛工作是個麻煩,單純只是圍繞基地的搜檢、崗哨、巡邏等協防人員,可能就需要向上面申請半個營的部隊駐防。
駐防工作的布置,對他而言不是什么難事,這些只是用來阻止閑雜人等窺視基地,對于別有用心的人,只能是給他們增加一些難度阻礙,是防不住他們的,當然,這些駐防工作同樣是保衛工作的重要一環。
雖然布置不是難事,但問題是他沒這些人可用啊現在情報處擴張迅速,但同時也遭受到嚴重的打壓,在情報處各種事務上設置重重障礙,別說半個營,如果第二基地沒能拿出過硬成績,可能半個連甚半個人他都申請不下來。
沒有駐防部隊協助,不代表工作就不開展,李定橋選擇了防御收縮策略,既然保衛工作不能全方位鋪開,那就先顧著重要核心區域,反正第二基地建設也得花費不少的時間,目前首要的是先給投入使用廠區布置安保。
目前被投入使用的設施,只有三部分,谷內鐵廠,主要被用來辦公和處理各種日常的事務,谷外制造車間,已經在拆解和安裝機器設備,部分民居和宿舍有職員入住。
職員的話,一部分是修械所招攬來的技工、技師、工程師之類,以及這些人的后輩子弟,也就是修械所研究基地正式人員的子孫弟子這類人。
專業的技工技師這些人,此處基地目前只安排來了一小部分,主要是負責主持新舊設備的拆解、安裝、調試等工作,以及協助指導基地建設。
更多這類人中的大部分還在城中和研究基地開展工作,一方面是因為這處基地剛開始建設,來也無用。
另一方面修械所對這些人的水平和實力都缺乏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并沒有著急就確定他們的具體去向,也是給這些人的一個機會,這種一大堆高水平的人匯聚碰撞,把握好機會是可能大大提升個人水平的,這也能爭取更好去處未來。
至于基地子弟,這些人多數人從小耳濡目染,或是跟隨長輩師傅學習上手,甚至有些人還進到大學系統進修了相關知識。
這些妥妥的都是軍工苗子,修械所自然不會白白放過,同時這些也是基地人員的一種隱藏福利。
不過修械所的各種設備設施還不完備,并沒有讓這些人馬上就正式參與工作,而是把人集中在這處基地學習提升,根據各人年齡、文化水平等因素,進入不同班級學習對應知識。
像是文化水平較底的,那就先補文化知識,有文化底子但未系統進學相關知識,那就自己挑選一個大致專業方向的班級進修,如果前兩樣都具備,就能進一步跟師上手實操學習,一級一級的,每級考核合格可進入下一級,這也是給他們的機會,讓他們補齊短板、打勞基礎。
這第二基地類似于校企同辦,既進行部分生產研究工作,又負責教學培養,未來基地核心職工都是具備較高專業水平的,教學和引導年輕一輩在前期的學習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學生能有大量實物接觸、上手操作、跟師請教的機會,如果能辦好了,將來肯定能給修械所培育出大量年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