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機構,是靠扣壓扳擊帶動擊錘和轉輪,沒有什么上膛一說,扣動扳擊需要不小力度,輕易不會走火,此槍所需力度更大,安全性更高,完全可以不開保險,讓槍處于掏槍就能擊發的狀態。
這是一個極大的優勢,在遇上緊急突發,尤其是近距離突然襲擊時,可以在最短時間自衛反擊,雖然轉輪槍削減了子彈威力,但近距離上沒多大影響,何況用的都是威力不俗的彈藥,尤其這霰彈,小,那也是跟其他霰彈比較,近距離還擊中給對方一槍,那基本就能把事平了。”
一番分析解讀,引得幾人紛紛頷首,不過廖廷輝卻是把功勞歸到以前林默說過這些上,又引得幾人一番推讓客套。
不過等林默接連打開幾箱彈匣彈鼓這些,幾人卻是坐不住了,一個個摩拳擦掌,再也顧不上什么虛頭巴腦的客套。
因為箱中,大部分的彈匣彈鼓都是配套索米的,自從之前試用又交還回去繼續改造優化,眾人可謂是心心念念、望眼欲穿,就想著什么時候能弄好。
看箱中配發的彈匣彈鼓數量,明顯是全部槍械優化改造完成,送來正式配發,這可是他們用得最順手的武器,那能不急嗎
見幾人急得撓頭,林默還打算磨蹭磨蹭,吊吊胃口,結果換來廖廷輝幾次推搡催促,王明坤三人也是一臉幽怨的盯著他,看得他心里直發鄉。
又開出了一箱槍口配件跟一箱槍托配件,林默總算開到
“呃”他被擠開了,還沒看兩眼呢直接被擠到一邊,再抬頭,三人已經人手一支在那寶貝驚嘆著。
亮黑的金屬槍身,密布繁復花紋的手槍握把,三角伸縮調節并可更換的槍托,直溜的全通上導軌,密布散熱孔洞導軌的戰術前護木,模樣粗短、上側與前護木對齊的專屬抑制器
除了較小的體型、彈匣,以及還遺留的一些舊武器設計風格,其他的已經很有后世各類戰術武器那味兒,只不過在這時代還顯奇特新穎。
槍托、握把、前護木這些,需要一定承受力的改裝部位,也采取了合成樹脂包鋼的材質,鋼是受力增強這些,合成樹脂則是便于加工這些復雜結構紋路。
像是前護木,在金屬上開孔和加工導軌上的凹凸,以現在的技術跟工藝,估計十天半個月,費勁巴拉都不見得能弄好幾個。
雖然加工合成樹脂,也沒有一次成型便全部加工孔洞凹凸這些結構,但加工出大體形狀,再進行打孔、切削、修整、打磨等工序,也比加工金屬容易多了,算工時,也就一個工人一二天的量。
其他部件也是類似,甚至因沒有前護木在厚度、結構這些上的復雜要求,基本一次便能大體成型,再稍加修整、打磨,檢查合格后便加工完成了。
彈匣彈鼓這些,也是頭部使用金屬,其他地方采用合成樹脂,既然采用,強度這些應該是沒問題,就是不知耐用性如何,不過只要不是太次一用便壞就行,反正守著修械所,拿點成本置換性能,并不是不能接受。
看著幾人直接把槍給背上,旁邊領取東西的不少隊員,眼睛像是被勾住了,眼盯著一眨不眨,林默一陣無語,至于嗎他也取了槍帶裝上背上
再開箱,開出一箱奇怪配件,有的像槍托,但只有抵肩那一小部分,還有鋼絲繩,以及有握把跟扳擊的配件,但這槍的握把跟扳擊明顯不能拆下,看得幾人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