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城始建于大明洪武九年,本是一座長寬不足一里、周長不足四里的小縣城。
因為周圍土地肥沃、盛產糧食、交通便利,正寧城很快繁榮了起來,并成為了慶陽府南部一帶的糧食交易中心,做糧食生意的商鋪、商隊、商人比比皆是,城內的人口數量更是不斷增加。
成化十三年,朝廷下旨將正寧縣升級為正寧州,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正寧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面積增加了八倍有余,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城
“咚咚咚”
清晨,寅時五刻,隨著一陣悠揚的鐘聲,正寧城四門同時打開,已經等候多時的人流開始進進出出,其中又以搬家者的數量最多了。
正寧城被流寇大軍圍困了一月有余,城內的居民們非常恐慌,認為城區就是一口活棺材,一旦攻破、無處躲藏,還是搬到城外安全一起,遇到危險之時可以逃跑。
城外的居民們同樣恐慌,認為四下空曠、毫無遮擋,還是搬到城內安全一些,有高大的城墻可以阻擋流寇。
于是乎,戲劇的一幕出現了,城內的人拼命往外跑,城外的人拼命往里跑,過上幾天,感覺不對勁了,又搬回原來的地方,反反復復,一個勁兒的折騰
可笑嗎
或許吧
生逢亂世,人命如草,如此反復折騰,不過是尋求一點點安全感罷了,既可笑、更可憐
進城的人流中有一伙青年人,大約二十多個,都穿著粗布衣服,有的挑著扁擔、有的推著車子,上面裝滿了木耳、蘑菇、山藥各種山貨。
一行人來到了城門口,立刻被守城的士兵們攔住了。
“站住,那里人,進城做什么”
“回軍爺們的話我們是八十里外羅家山的山民,最近采集了一些山貨,進城換幾串銅錢,再買一些油鹽醬醋”
“有本地里長開具的路引嗎”
“沒有”
“知州大人有令非常時期,嚴加盤查,凡是沒有路引者,一律不準進城,以免賊人混入其中”
“幾位軍爺,行行好吧,我們遠路而來,進一趟城不容易啊”
說話間,其中一個年輕人摸出十幾枚銅錢,塞到了負責盤查的士兵手中。
收了好處,士兵的態度大變,不再堅持查看路引了,只是簡單的搜了一下身,發現一行人沒有攜帶利刃,小車上裝的的確都是山貨,于是揮手放行了。
不想一行人進城之后,并沒有前往買賣貨物的市場,而是鉆進了一條僻靜的小巷當中,并圍攏在一名年輕人周圍。
“大人”
“嗯,按照計劃,分組行動,三天時間之內,一定要將城內的士紳、豪強、大戶人家的數量、姓名、性格愛好、名聲好壞、資產多少各種情況全部摸清楚,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