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地形險要、路通南北,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故而大明建國之后,在此修雄關、駐重兵,以保衛京畿安全
崇禎三年十二月初二,中午時分。
秦鋒帶領本部人馬來到了喜峰口關下,見到的卻不是萬里長城、巍峨雄關,而是殘垣斷壁、滿目狼藉,還有一些陣亡明軍將士的殘骸,散落四處,其狀慘不忍睹。
一個半月之前,女真大軍攻克喜峰口、全殲關內守軍,而后拆毀城墻,一舉殺入了京畿重地。
而從本地山民口中得知,女真大軍攻占喜峰口,只用了小半個時辰。
沒錯,就是小半個時辰,長城重要關隘之一的喜峰口就失守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兩個一是本地明軍將士缺糧缺餉、士氣低落,加之平時疏于訓練,戰斗力太弱了。
二是明軍將士們萬萬沒有想到,皇太極敢帶領十萬大軍遠行千里,繞路入關,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估計女真大軍突然出現之時,喜峰口上的明軍將士們肯定個個目瞪口呆,而后狠擰自己的大腿,以為是在做夢吧
可惜這不是夢,而是殘酷的戰爭
站在喜峰口關上,看著滿地的殘骸,秦鋒下令道“來人啊”
“大人有何吩咐”
“將這些守軍將士的尸骸收集起來,挖個大坑埋了,讓他們入土為安吧”
“諾”
不管怎么說,這些守軍將士都是為國捐軀的,不該讓他們的尸骸被風吹雨淋、野獸啃食。
因此上,秦鋒命人收集尸骸,挖了一個大坑深葬之,并親自敬了一杯酒、三柱香,以慰亡靈
而后命人將韓山君、董天豹、馬勇、馬武、耗子等人找了來,大家圍坐一起,中間展開一幅京畿遼東地圖,商議下一步行動計劃。
地圖是臨行之時,三邊總督楊鶴親自授予的,繪制的很清晰,山脈、河流、平原、城關皆是一目了然,上面還標注了很多符號,那是最近幾天,軍中游騎們冒著巨大風險四處探查回來的情報,基本上都是壞消息
十一月初四,女真鑲白旗貝勒阿濟格率領一部人馬攻打漢兒莊,明軍副將洪山口、參將王純臣率本部人馬堅守,不敵,全軍覆沒,漢兒莊失守。
十一月初九,女真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帶領一部人馬包圍三屯營,守城副將李豐率城內軍民剃發出降,女真軍入城駐扎。
十一月十五,女真鑲藍旗旗主阿敏率領一部人馬包圍潘家口,守備金有光、范民良率眾出城投降,并獻上大量金銀玉帛
緊接著,薊州、玉田、豐潤、三河等地皆被女真大軍占領,而負責守城的明軍將士,戰死者少、逃跑者多、直接開門投降者更多
仗打成這個樣子,不僅悲慘,更是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