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不在繆斯計劃內的大畫家們,表情較為平和,甚至還有些個性很強,不在意旁人目光的家伙,也一臉微笑的鼓起了掌。
可能是在向臺上的安娜示好。
其中包括了老楊和曹老。
老楊是因為曹老鼓掌,他就肯定會跟著鼓。
曹老鼓掌則單純是因為安娜確實正在閃閃發光。
雖然伊蓮娜家族和布朗爵士團體的紛爭,與他沒有任何關系,他也無意攪入其中。
但既然他愿意為布朗爵士不回避問題的姿態而鼓掌。
曹老就也可以為安娜無與倫比的勇氣,刺傷別人,也點燃自己的魄力而喝彩。
再說。
就算得罪了布朗爵士,惹對方生氣。
那又如何
他的聯盟已經是泥菩薩過江了。
光是為了曹軒別一不開心了跑去落井下石,以對方心思深沉的政客性格,就算曹軒掄圓了私下里給布朗爵士扇兩耳光,理事長現在可能都會笑臉相迎,豎起大拇指。
夸兩句老爺子身體好。
但四周衣冠楚楚的大師們多數臉色冷淡,皺著眉頭,打定主意要用橫眉冷對表明自己的態度。
冰冷的近乎凝固的氣氛在主席臺前方回蕩。
藝術戰爭已經開始了。
既然選擇了成為你死我亡的敵人,那自然不會給安娜任何好臉色看。
這可不是展現紳士風度的時候。
他們怎么能夠給罵自己是“nazi”的一派胡言去鼓掌歡呼
也不是所有繆斯計劃的成員,都那幅死人撲克臉。
他們的首席藝術家帶頭人亨特布爾就在那里大呼小叫的鼓的很開心。
不過人人都知道,這家伙腦子不太正常。
所以也沒人太在意。
真正讓大家奇怪的是媒體區那邊,也產生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新聞人應該是最喜歡這種場面的人。
他們是專業的吃瓜群眾。
從中立立場角度來說,安娜和布朗爵士掐的越是你死我活,斗的越激烈,他們越有料可以爆,越是開心才對。
確實有些記者熱烈的鼓掌,表現的興奮不已。
但同樣有些藝術報刊的記者,竟然開始收拾器材,當著直播鏡頭,一臉漠然的準備要離場了。
采訪屆不成文的潛規則。
在攝影直播鏡頭前離場,拒絕采訪和報道,是媒體人表達最高的憤怒和抗議的方式。
比如2020年,有“歐洲奧斯卡”之稱的法蘭西電影業最為重要的獎項凱撒獎,因為將最佳導演的獎項頒發給了此時正受到強奸女媒體人指控的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就出現了在公布獎項的時候,媒體區記者全體離場的場面。
場面一時一片混亂。
同樣恰好舉辦了差不多50屆的凱撒獎,頓時成為了整個歐洲的笑柄,組委會的權威性碎了一地。
“開始了。既然你說伊蓮娜家族不重要,那就徹底不重要下去,抱著你那愛的演講去死好了。”
布朗爵士心底冷笑。
就像他所說。
安娜想打輿論戰爭,可新聞媒體是他們的主場,任你說的天花亂墜,我壓根就拒絕報道,你能怎么樣
這么大的新聞當然不可能壓住。
但是嘛。
憤然離席本身職體語言就是一種最激烈的輿論表態“我不聽”、“我不信”、“你是在欺騙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