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品能夠凝固時間,也能凝固自然。
觀眾們應該隨便看一眼你的作品,就能看出圖上的景物是在一天中的哪個時段采的風,季節和天氣如何。
連空氣的濕潤程度,精妙的畫家也可以用云霧表現出來。
陽光大體上表現手法較為簡單。
從清晨到黃昏,光線千變萬變,都遵循著同一個原則太陽是唯一的光源。
天空的顏色永遠都是以它為中心。
從遠離太陽到接近太陽,由冷色調到暖色調依次漸變暈染。
只要把握住這一點,陽光就不會讓觀眾覺得不自然。
而有這樣簡單原則的存在,實際上減輕了繪畫難度。
月光的表現就要比日光更加復雜微妙,是皎皎孤月白,還是冷浸溶溶月,怎么表現都屬于需要斟酌再三,很講靈氣的細活。
連月光和星星都沒有夜空,則是一個更復雜的領域。
不存在根本的原則。
畫藝不精扔一塊死沉沉的黑幕也可以說是夜色。
而優秀的畫家,卻也能在有限的暗光條件下,畫出多種復雜光源影響下的層次變化。
比如梵高以燈光為光源的夜間的露天咖啡館。
又比如女畫家卡洛爾的雷雨天的老教堂,那種很有流動感的,色彩紛呈的雨夜雷云。
經過了臨摹老教堂的進階鍛煉。
顧為經現在表現起白天天幕的靈動感來,同樣得心應手,此外,他連續幾天練習水彩也練習出了心得
“讓地心引力發揮魔力。”
水彩畫平涂的秘訣永遠都是讓重力和水進行做功,不是畫家。
顧為經每一筆都使用大號的筆刷蘸著很稀很輕薄的顏料。
動作迅速而果決。
他為了拉出長長的寬大筆觸,甚至不介意讓筆觸超過被膠帶所固定留白的邊界。
瓦特爾教授經常在上課時明目張膽的大搞職業歧視,諷刺油畫畫家都是古板的粉刷匠。
如果只看平涂的話。
顧為經的個人心得里,水彩反而比筆法細碎繁秘的印象派臨摹,要像粉刷匠的多。
可有些時候,繪畫的原理就是這樣簡單粗暴。
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繁復技巧。
一順破萬法。
用大筆觸一秒鐘時間所拉出的自然流淌的顏料色彩,反而要比你用小號勾線筆,花費二十倍時間吭吭哧哧所畫出的那些自認為細膩的線條,更加出彩生動。
在技法里勇敢的做減法,也是另一種為畫面效果增光添彩的方式。
照片里的拍攝時間更加近似于早晨。
太陽的位置很低,天空中的色彩變化非常強烈。
顧為經構圖時,就把天空的色彩由上到下,從冷到暖,拆分為了三個主色調。
最上層是暗色的鈷藍。
到中間三分之二的區域,占比最大的顏色變為了永固玫瑰紅。
到了下方越靠近太陽的地方,顏色也相應的越亮。
畫作最底層。
陽光已經變為了偏向亮黃色的印度黃照片上來看水汽較重,云彩較厚較低。
所以顧為經判斷,還沒有到使用飽和程度更高的檸檬黃的地步。
暈染天幕只是這幅畫的最下層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