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獲獎。
而是第一名的金獎。
系統面板上六級和七級之間的差距,就像半專業和職業畫家之間的差距一樣,是天壤之別。
達到大師水平的作品。
連以前新加坡雙年展往往也要等個好幾年,才能出現一張呢。
有了這幅畫,也算是了結了瓦特爾老師的一個心愿。
事實上。
這幅畫要比想象中的完成的快的多。
技能真的使用起來,也比他預計中最平順的情況,還要畫的更加流暢無阻。
以至于,顧為經筆觸順著波光和廊橋彎曲的曲線,從靜水到波瀾,用濕筆將博物館四周最后一抹需要柔化的色彩漣漪處理完畢的時候。
技能時間還剩下將近一小半。
他望著系統面板上任務進度1的提示,一時間胸中有些沖動,想把瓦特爾教授掛在墻上的半成品全都給畫了。
斟酌了片刻。
顧為經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沒必要。
只要使用技能,完成“提色”級別的潤色幾乎是信手拈來的事情。
不著急。
顧為經判斷。
系統的這個任務,更多的是要鍛煉他對作品整體氣息脈絡的把握。
逐漸體會找到別人作品中精髓之所在,從而慢慢的找到畫龍點睛,一筆生花的訣竅。
一邊畫,一邊思考體悟。
技法沒有難度,思考卻往往很有難度。
顧為經這幾天天天在看瓦特爾教授掛在墻上千篇一律的水彩畫。
畫完的,沒畫完的,墻面上到處都是。
一天在工作室里呆一下午。
看的膩的都已經麻木了。
顧為經對博物館島的寫實風景畫,熟悉的就像是校門口每天都會經過的公交站臺或者廁所墻面的宣傳畫一樣。
成為了他工作環境的一部分。
甚至都不太再覺得,那是一張藝術品。
他不是有意要侮辱瓦特爾。
大多數人的作品就像短視頻上的很多網紅妹子。
讓人眼前一亮,或者刷過去的時候震你一下很容易的。
讓你每天花兩三個小時,都對著她,還覺得分外美麗迷人,那真的真的很不容易。
對畫作本身水平和觀眾的藝術鑒賞能力,要求都很高。
別說天天看了。
德威春秋假組織的去倫敦、巴黎、佛羅倫薩這些地方的游學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