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忽然開悟了,猛的拍出一張很牛逼的作品,或者你塞的錢實在太多,媒體吹的你很牛逼。
這個邏輯是對的。
但媒體要是吹某個沒名堂的寫實畫家出去采風了一趟,抬頭看了一晚上月光,就吃了靈丹,寫實技法大進,脫胎換骨云云。
忽悠忽悠外行人問題不大。
但內行人會笑你傻逼至少是太不專業了,夸人都不講基本法。
瓦特爾主功的寫實風格,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內家拳”,沒什么花里哨的,就是練。
技法最不會騙人,也不會不勞而獲。
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寫意畫家的提高是一朝悟道。
寫實畫家的提高是打怪升級,包括職業生涯的走向也是如此。
純粹走“概念美術”的藝術家,成敗都快。
合適的炒作擊鼓傳花下,可能作品成交記錄從幾萬刀賣到上百萬美元,沒準只要短短一兩年時間。
但泡沫破碎,從聚光燈下的寵兒,變為無人問津的才盡江郎,也只需要短短一兩年的時間。
無論是畫家還是藝術品投資人,大家玩的全都是一個坐過山車的心跳。
而走寫實風格的藝術家,則是慢慢的踏實往上爬。
技法提高和職業生涯的軌跡往往都是連續。
從無人問津,到略有薄名,再到嶄露頭角,到功成名就,最后成為天王巨星都是按照這個軌跡一步步的往上爬。
有舍有得。
走的慢,也會在起起伏伏間站的更穩。
縱使提香、透納、門采爾包括畢加索,他們都是年少就成名,贊譽滿城的神童天才。
但研究這些人的履歷,就能發現他們年輕時的路照樣走的都很踏實。
和普通畫家沒什么兩樣。
對藝術感冒萌生興趣、學習、被本地的富商或者神父看重資助、學習,送入美院或者大師的畫室、學習、參加畫展、學習、成為紅衣主教或者王室最愛的畫家無非就是一個西方舊時代大藝術家最正常的登天之旅。
包括作品間所表現的技法的提高,也是慢慢的有跡可循的。
只是天才們的慢,對普通畫家來說快的像是一道閃電。
很多職業畫家一輩子都難以逾越的門檻和瓶頸,對他們來說,只是幾個月,乃至一兩周就跳過去了。
無論是技法上的,還是職業道路上的,都是如此。
但再快也得有個過程不是
“哼,我畫了十年,你刷一下就跳過去了,咋可能呢。你這是坐的火箭起飛”瓦特爾咂吧了一口啤酒,點評道“還是年輕啊,這心飛的比技法飛的還快。”
瓦特爾咧嘴笑笑。
球來的基米希腳下,這位拜仁隊長選擇將球做給前場的托馬斯穆勒,25號德國國腳持球向著前場內突破,他能成功么球被解圍出了底線。
打開電視的時候,比賽已經開場了二十分鐘了。
“唔”
瓦特爾端著啤酒,望著狼堡化解了拜仁慕尼黑一次精妙的進攻,有些遺憾的舔舔嘴唇。
又把眼角的余光不由自主的望向工作間大門上所貼著的便簽。
他本來想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安安靜靜的看個球先。
可是嘛。
此刻瓦特爾倒真的被顧為經勾搭起了好奇心。
他主要是想要看看,這位畫技進步速度讓他每天像是吃了酸葡萄一樣的學生,難得的說大話,吹牛皮破產的樣子。
“年輕人啊,被夸兩句,就是會浮躁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