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以什么標題怎么發呢有報紙愿意登么。”
崔軒佑邊開車邊思考,反問道。
提前泄畫。
確實是個古往今來藝術界屢試不爽的坑人好法子。
這就和把尚未上映的電影母帶給傳到網上一樣陰損。
觀眾不會對已經在網上了解過內容再感多大興趣。
又不是蒙娜麗莎,非要在現場看看,發朋友圈裝逼。
各地畫展往往都最基礎的入門要求就是參展作品必須是藝術家為此次展覽專門創作的新畫作,并且此前從未在任何場合曝光過。
不然,即便已經通過了海選,在發現此類問題后,組委會也有權利單方面直接宣布將展品撤換而下。
但是吧,
這么干也和電影母帶提前泄露一樣。
它泄露的是那些場外粉絲們對作品本身的熱情
所以,這種事情向來吃大不吃小。
只有對本來就關注度極高,擁有不小外界期待,噱頭十足的大型展覽,泄畫才能產生毀滅性的殺傷力。
舉個例子。
頂級藝術家的新畫展,就很像復仇者聯盟這個量級的大制作。
在歐美會盡一切方法確保電影院展覽是觀眾能接觸到影片的唯一渠道。
乃至在結束上映后很長的時間,都會對要不要上流媒體,要不要放到cd錄像市場選擇的很謹慎。
別說泄露母帶了。
誰敢隨便提前泄露一句演員臺詞,面臨的都是百萬美元級別的索賠并被拉上全好萊塢制片商黑名單的下場。
整個保密工作做的跟防間諜似的。
次要的片場演員提前拿的甚至都不是完整的臺本,或者半真半假的臺本。
但是。
要是什么三四流,總票房未必能超過一萬美元的那種爛片之王。
或者什么影視大學導演系學生,三四十萬美元成本的小制作處女片。
這么干效果就不太好。
人家沒準就不太在乎保密。
說實話。
那種沒名堂的片子。
就算你導演自己把高清4k片源丟在youtube上,不要錢,隨便看。都不一定有網友閑的沒事,愿意在這一坨破玩意上浪費生命中的一到兩個小時。
在藝術領域。
要上畫廊直接售賣的畫作無所謂。
但大藝術家重磅的參展充獎作品,以及籌備多年的個人美術展上的作品。
往往是要嚴防死守的。
尤其是那些就是最追求一瞬間的震撼感覺,看兩眼,熟悉了,就不太稀奇的宏大的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