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風格的成熟度,色彩的表現力。
論不同繪畫元素在一張畫紙上共處調和時,針對那種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碰撞,所形成的無法避免的割裂感的消融處理。
郎世寧畫了一輩子研究出來的新體畫路線,要比崔小明自己目前的風格,做的更好,走的更遠,表現力更強。
然而。
在組委會眼中,決定一幅作品是否能夠獲獎,最關鍵的元素是畫作是否成熟,表現力是否出彩么
不。
不是的。
畫的“好”,畫的“漂亮”當然非常非常的重要。
卻不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個畫展。
只要是正經的組委會,那么在考量評價、評價作品時。
有一個標準定然天生是最高的優先級。
它高于看著漂亮,高于畫法是否成熟,甚至也高于畫家的技法本身那就是原創性。
原創性是任何藝術設計相關行業的天。
一個藝術家一生中所能成就的最牛逼的偉業就是開宗立派,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流派。
對美術史發展的角度來說。
第一個畢加索千金不換,第二個畢加索一文不值。
而參加普通的畫展,畫面本身內容具有原創性是必須的。
行業內,固然抄畫抄的飛起。
大家都說,天下藝術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
但前提條件是你抄襲別赤裸裸的臨摹著畫。
就算臨摹著畫,至少也別被人家找到證據抓住。
借鑒一點畫面元素無所謂。
真要畫展上出現了畫面內容復制粘貼般的兩張畫。
那就是你死我活的下場。
伱證明不了自己是原創的那個,就會留下巨大的不光彩污點。
參展時提交的創作日程和作品說明材料就是干這事用的。
而畫面內容是否具有原創性的基礎門檻之上繪畫風格是否具有原創性,這個要求就實在太高了。
畫展方面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參展畫家,都是開創美術先河的超級大宗師,都是畢加索、莫奈、修拉。
縱然是最頂級的威尼斯雙年展。
組委會會希望參展作品在風格上有讓人矚目的閃光點,卻也不可能會奢望藝術家全都自己開創一種藝術風格出來。
那就沒幾個人能參展了。
顧為經這個年紀,參加畫展,根本都不會考慮技法原創性相關的內容。
哪怕是嚴苛曹軒。
看到這幅陽光下的好運孤兒院的時候,老太爺笑罵的一句“偷奸耍滑,沒有心意”批評,也只是一句不當真的玩笑話。
曹老嘴邊說說就算了事,內心里還是更多的贊揚顧為經“研究郎世寧,研究出了門道來了,不容易”。
可就是這個不能當真的玩笑,沒有人會苛責的小小“缺陷”,正常參加一千次畫展,也不會有評委真覺得有什么問題的所在。
偏偏一旦撞上崔小明。
就會變成阿咯硫斯之踵的致命缺陷,甚至完全無法補救。
當然,崔小明如今也離真正意義上的開宗立派差了十萬八千里,可是至少已經嘗試著邁出了自己的腳步。
有沒有這一兩下向前邁步的苗頭,他就是本質的區別。
別說自家兒子的畫技功底更扎實。
退一萬步。
就算技法方面崔小明占劣勢,那又怎么樣。
崔小明的融合風格再不成熟,那也是崔小明自己的東西。
顧為經的畫面風格再規整,再精細,那也是人家朗世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