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眾觀看的角度,與“古拙樸實”這樣的字眼。
想到這里。
這一切甚至不能用簡單的美與丑來概括。
人生很難事事如意。
相處的時候,酒井小姐是像水一樣的托抱著你走的姑娘。
這幅畫在被精心的打理養護,洗去浮灰,并盡可能的處理掉了一些因為保存不當而造成的顏料開裂以后。
而深邃則又能深邃的無窮無盡。
因為筆觸和色彩從不只是單純的排列組合,而是一種技法氛圍,一種思想,一種表現世界的方式。
也是一幅技法層面上很是復雜的畫作。
筆法恢弘,色澤細潤。
他甚至開始能夠注意到,那些隱藏在厚實顏料之下,最底層的美學設計。
這些景物固然都是不同的物體,甚至顏色也不一樣,但是整體顏料每一個色塊分割的明度非常相近。
和前輩們的靈光相照,瞬息之間,就隱約查覺得到了大師們的境界真意。
給予了觀看者,她想要表示出的技法氛圍教堂的雷雨中的莊嚴樸素,或者燭火溫暖的閃爍間,沁潤人心的光芒。
繪畫印象派的感覺,總是有一種很奇妙的混沌感,和連一道最細小水波都完全力求和照片上分毫不差的真實的世界技能,像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畫面所有的這一切,在一百五十年前那位卡洛爾的眼神中,一定都不是簡單的現實中的物體,而是由明度、色彩和線條所構成的抽象之物。
它仿佛是石壁洞龕里,樣貌灰蒙樸實的佛陀菩薩雕塑,外表古拙樸實,卻有禪法蘊含在其中。
在時光和空間的相互對峙中,在伊洛瓦底江從東夏滇南的蒼蒼山野中,一個千年接著下一個千年,成千上萬年的亙古不移的河水所攜帶的泥沙所堆積成的三角洲平原上,那些構成這一方小小天地的線條和色彩。
然而。
就會察覺技法不僅關于技法,也關于思考和覺察。
她透過這一切的表現,看到了它們的形狀、線條、明度和色彩。
全部像之前那樣,用差不多的深色顏料,對著這條小路悶頭畫下去,就會顯得泥濘混沌不刊。
顧為經落下了本次臨摹的最后一筆,系統面板上傳來相關提示。
從此之后。
最后笑著對他說,“嗯,可能你是對的,但我覺得還是有些不同的,這話蠻有味道的,這是關于心的話”。
觀眾看到的不只是一座教堂或者一枝燭光,而是明度和線條的巧妙組合。
再說,他的天賦不好。
酒井小姐肯定是那種仙靈根的“先天印象派圣體”,而顧為經這樣的,只能是五行雜靈感外門修士。
昨日的那場大雨,吵的顧為經半夜無法入眠的同時,卻也恰恰讓他有了窗外環境的加持,畫出了這些天來和原作的表現力相似程度最高的畫作。
同樣的話,“金牌”講師可以一天之內,對著麥克風滔滔不絕的說上一萬句,臺下的觀眾似乎大徹大悟,淚流滿面,實則一無所得。
“這倒是個好段子,下次見面的時候,可以把它分享給勝子聽。也不知道她會是笑笑,還是會認真的睜著眼睛,拉著我的手,搖頭說我很棒的。”
名家手筆,大師之作。
殊途同歸。
顏料的色澤看上去相近。
結合臨摹過程的感悟,顧為經越發覺得那句當時聽來覺得平平無奇的空泛總結,來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