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為經扭頭看去的時候。
把單薄的報紙舉到眼前,將上所發鉛字油印的號外內容,一條條的讀了出來。
所謂慈悲二字,不過是他們所做的功課中不凈觀、慈悲觀、因緣觀等五停心觀法中,針對個人嗔恨心的人性弱點執著的修行方式。
那么。
“您心中有一只時刻嚙咬著您的不甘野獸,但我仍然祝愿您,有一天,能獲得真正的寧靜與祥和。至于關于這幅畫,您不妨多看看。即使您不愿放下,可安寧就在那里。”
他們兩個人的對談,終究誰也沒能說服誰。
那幅壁畫前方圓三十米的距離內,成為了一片空曠的場域,只有兩個年輕人默默的站著,寧靜如水。
顧為經抿著嘴角,“我知道我應該看出什么東西,但關鍵恰恰在于,我不知道應該看出什么東西來,知又不知,清又不清,很讓我苦惱。”
禪心
男人推了一下眼鏡。
“寫了什么儂幫幫忙念好哇。”
“不,就像您所說的,生活已經太苦了,所以也許希望,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希望。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也比一頓午飯更加重要吧”
佛法中講,執著的念頭是煩惱的根源。
他又看了這幅畫很久,卻并沒有再用佛教造像藝術賞析的角度,去解讀這幅畫美術氛圍的塑造。
他身披著烈焰,神態卻謙和安詳的像是睡去了。
在人來人往的景區內,就出現了這樣神奇的一幕。
“鐺”
他放下了對筆畫,對人物塑像造型的解讀,跳出技法之外,讓自己安靜下來,將腦袋放空。
“先生,您這么灼灼的看著這幅畫,是想要獲得什么呢”他輕聲問道。
“只是我想說,去選擇相信什么吧即使是野獸,也需要安寧的力量,人可以做在欲望嚙咬下亂叫的公雞,也可以選擇去做平和慈悲的猛獸。”
那么烈焰又會將把他變成什么模樣呢
可他又仿佛真切聽到了聽到了那些一個個細小伶仃的愿望。
一塊鋼鐵
還是扭曲的爐渣
僧人忽然有些想要流淚。
“您可能很難去體會我心中的無為平和的安詳之樂了,雖然我知道,您并不需要我的同情。”
壁畫四周的僧人都已經無聲的退去了。
他沒有足夠的學問積淀去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小學生拿著放大鏡去對著冷卻塔的表面水泥縫隙試圖去搞清楚核電廠反應爐的運行原理。
小乘佛教重修己,并不側重悲憫眾生,慈悲廣度。
一個選擇讓自己活在火焰中的人那么他的一生會面對多少艱難呢
和尚腦海里泛起這個念頭。
大詞家東坡居士說,汝一念起,業火熾然,非人燔汝,乃汝自燔。
于是。
“這當然聽上去很啼笑皆非,但這些善意,這些思念,全部都是真的。這就是寺廟和和尚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