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在如此充沛的資金支持下,保護的情況也挺一言難盡的。
大名鼎鼎如最后的晚餐,其實在網上看看圖片就行了,真的近距離現場看,實際上是非常糙的,表層被各種風化、侵蝕的完全都像是馬蜂窩一樣。
酒井勝子的繪畫智慧,能夠讓她想辦法利用這種風化。
把顏料裂紋變成特殊的花紋和肌理,成為肖像畫的歷史感,老婦人肌膚上的衰老、昏暗的色斑皺紋的一環。
這是一種將畫法揚長避短的解法。
但歸根結底,在技法層面上,本質上其實也是一種沒有在一段時間內避免作品開裂的信心,不得以而為之的替代之選。
技法不夠支撐。
所以只能用思慮上的亮點,掩蓋細節上的不足。
若說畫法上這種瘦蓋肥,酒井勝子發現自己還有小聰明可以用。
但色調,落筆,混色這些實打實的真功夫,酒井小姐就實在做不到了。
顧為經的落筆要比酒井勝子的落筆堅硬,更加直線條。
到底是畫直線更難,還是畫弧線更難。
這事各有各的說法。
就跟玩紫砂壺,到底是“圓融天地”,還是“一方頂十圓”,通常取決于短視頻上賣壺的販子主要想推哪款壺,正話反話都能說。
但至少在花卉上,直線想要畫得不死硬、不僵直,肯定是比一般的弧線更難的。
西方式的思維是很難理解“柔意的直”這個概念的。
就像你幾乎找不到油畫里有畫竹這樣“充滿彈性的挺拔”意象。
要不然就是直的。
要不然就是彎的。
沒有中間態。
油畫家往往對直線的運用,都是那種歌特教堂大理石式的肅穆、冷硬,甚至有點陰陰的硬直,而不注重直線的彈性。
人們都聽說過,達芬奇小時候曲線畫不圓,狂練畫雞蛋的勵志小故事,卻很少聽說過誰直線畫不好,每天狂練畫直線的說法。
固然,達芬奇畫不好雞蛋,就跟愛因斯坦從小數學都考不級格一樣,都是真實性非常可疑的都市傳說。
但是嘛。
聽故事聽個意思。
它又不是史學家搞文獻研究,扣字眼較真就沒意思了。
見微知著,官中窺豹。任何傳說中都有真實的倒影,最少,能通過這樣的故事,得見一些西方藝術理論的脈落。
傳統油畫家是不太喜歡也比較難畫的好有趣直線條,或者有趣的鋒利棱角。
連瘋狂愛好東方文化的莫奈在1876年畫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爾時,都多易其稿,都畫不出模特身上的那種服裝的風蘊。
西方式的服裝,為了凸顯女子的曲線線條,傳統上是要做曲線裁切。
而和服脫胎于漢服,服裝中蘊含了“禮”的精神,正大平和,傳統上是做直線裁切的。
莫奈嘗試了n多遍,怎么都無法把和服上直線裁切的下擺給他的奇特感覺,在畫布上復現出來。
最后實在沒有辦法了。
才能把它改成了晚禮服式樣的立體裁切的弧形,才算了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