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又能強求他什么呢?
他只是一個國際上的三線往下的畫家而已,勉勉強強算是達到了國際畫家的及格線。
這樣的聲望,可能還純粹是那幾次國際展覽的履歷的帶來的。
說句不太好聽的實誠話。
隨便從路邊扯個沒學過畫畫的普通人,丟去威尼斯雙年展這種,無論是美術界還是電影界,都算是超一流的競賽單元。
溜達個一圈,逛一逛,在藝術家的“化龍池”里隨便泡上兩下。
就算沒有那個魚躍龍門,一朝得道,雞犬升天的福分。
回到凡間的池塘中,人家也能多少當個尋常百姓家供奉的井龍王不是?
打不過美猴王,滅個烏雞國國王,還是信手拈來的。
成為國家美協高層最大的好處就在這里——
很多聲名在外頂級畫展往往是聲名在外的大畫家才有資格參加的,在普通畫家眼里幾乎高不可攀。
而他們可以反過來。
靠著幾乎“免費”的參加畫展和各種交流訪問的機會來刷刷聲望。
黎副會長堅持搞一些本地元素的亞洲傳統絹畫,或者把的“曼德勒壁畫流派”帶到世界的舞臺上這件事本身,也是蠻值得敬佩的行為了。
順帶一提。
同樣是參展,以國家隊的身份另外一個好處就是。
外交無小事。
這往往會牽扯到一個國際關系和國家形象的問題。
像是威尼斯雙年展這樣的大展,往往會專門劃分出一塊場地區域。
和世博會類似讓各個國家自己建自己的專題國家館。
東夏館,美國館,沙特阿拉伯館啥的。
縱使有些不建國家館的,或者沒有這么正式的專門展區設計的大展。
要不然別邀請,只要你是官方代表隊的受邀藝術家,所分配給你的展臺通常都不差。
何止不差。
甚至都是些很好很重要的展臺。
畢竟大家全是獨立的主權國家,這種東西是和藝術家本人身價無關的。
組委會把大英帝國的展臺放到最中央,把赤道新幾內亞的國家展臺,特意扔去看廁所,既傲慢,且lo,還特別的政治不正確。
就等著被狂罵到死吧。
黎會長參加的那幾次展覽,旁邊的展臺,幾乎動不動身價是他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大咖,就是他要以單純的法國打拼的小畫家的身份,跑過去握手都未必有資格的那種。
也恰恰是那幾次的經歷。
讓黎會長也算是吃過見過了。
他有幾個壓箱底的趣聞和八卦。
黎副會長和李·克拉斯納(注)的侄女聊過幾分鐘天,也曾在一個學術討論會上見過布朗爵士,再到曾在巴黎有幸遠遠的望見過一眼畢加索最后一位在世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