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反而會覺得。
那些奇葩朵朵的候選會員們,他們才是真正的美術協會的管理高層。
看上去,顧童祥那些人才更像是大藝術家的造型。
這樣的結果不奇怪。
在仰光、曼德勒,乃至整個國家,他眼前的這幫人已經攀登到藝術社會鄙視鏈的最尖端了。
他們已登絕頂,高無可高。
甚至連采訪什么的事情,都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尋常的一環。
對顧童祥來說,需要靠著奇技淫巧才能騙到點的攝影機鏡頭,搞不好回家后還會興奮的把紀錄片里有他出場的幾秒鐘,專門的截取出來,在自家小畫鋪里擺放著大電視面前循環播放,騙騙顧客。
對內部小會議室里的這幫人,都已經熟悉到麻木了。
所以,返璞歸真。
他們已經不需要單純的靠外表造型,把“范兒”端出來了。
裝好逼,也是很累,很需要投入情緒的。
至少。
在僅是本地的電視臺想拍個紀錄片,而且時長也就30分鐘,而且不在黃金時間段播放,而且最重要的——拍攝主角還不是他們的情況下。
用不著。
本地藝術家終于混進了國家美協后,對職業發展還有些要求和野心的,就會想方設法的的多混一點參展的名額。
剩下的,往往就會喜歡追逐一點藝術之外的別的什么東西。
發展發展個人愛好啥的。
比如說,黎副會長這種,只喜歡講話,以裝逼來獲得精神上滿足的,算是比較“清淡”的性格。
又比如說,現在正在講話的這位阮理事。
他就正在孜孜不倦的尋求著權力上的突破。
阮理事的母親是曼德勒人,父親則是河內人。
東南亞這幾國中,越南的經濟發展水平肯定還是比不上泰國。
但通常的評價標準來說,比緬甸目前的情況還是要好上少的。
縱然如此,很多年前,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阮理事卻還是把職業生涯的重心放到緬甸。
無他。
越南、泰國這些地方,藝術產業都已經比較成熟了。
東南亞藝術產業的今天,其實有的像是東夏藝術市場的昨天,算是這些年來競爭非常非常激烈的紅海市場。
不要瞧不起東南亞,覺得沒有土壤,這是刻板偏見。
它們也是能卷出一些很頂級的大畫家的。
比如說油畫絹畫雙修的畫家黎譜(是的,人家就是這個名字,他是東南亞非常重要的大畫家)近些年來,就頻繁在香江大拍這類的場合,成交額屢次創下新高。
單幅作品的成交價格記錄,已經開始逼近到了2000萬港幣的大關。
和今年唐寧的香江大拍比起來都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