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好,她不和旁邊的丈夫計較,繼續美滋滋的盯著手里的論文在看。
雜志社免費的樣刊,只有兩本。
不過在交版面費的時候,有付費購買的選項。
一本70歐。
這種半年才發一刊的藝術雜志,就是會比較貴。類似《nature》這樣的期刊,通過一些進口公司訂閱原版刊物的話,個人訂一年也要5位數起步。
《亞洲藝術》一本70歐的報價,也不算太黑。
酒井太太大手一揮,就直接訂了……50冊,增購選項最高就只讓訂50冊。
這可是自家孩子們人生中的第一篇論文呢。
酒井太太看到論文過稿的第一時間,連勝子以后拍賣簽名雜志的事情,都給想好了。
就算拍賣太俗氣。
親朋好友,逢年過節的,一人送一本,也都蠻好的。
“等下個月到了畫展上,你去和那些評委見面,參加酒會的時候,每天隨身都要帶一本,時不時的翻兩下。”
女人往下讀了兩句,又停頓了一下,朝丈夫抬了抬下巴,指揮道。
酒井一成愣了一下。
他想象著自己跟人肉書架一樣,在畫展上拿著本《亞州藝術》轉來轉去,四處擺pose的模樣。
酒井一成伸著脖子,用力咽下嘴里的小油條,詢問道,“老婆老婆,會不會顯得有一點太刻意了?”
“刻意?有什么刻意的,咱家孩子們就這么優秀。他們誰想在那里指手畫腳,亂噴人,想想看,他們自己有沒有那個水平。”
這當然是赤裸裸的炫耀。
可金發阿姨就是要炫怎么了?別人羨慕嫉妒恨,他們自己也生一個出來呀!
這兩天酒井太太走路都帶著風。
……
美國,康納狄格州。
耶魯大學。
一個顴骨很高,戴著有色眼鏡,蓄著白胡子的老年男人步履匆匆的從校院黃磚紅頂的歌特式校園建筑間穿過。
他的腋下夾著上周剛剛出版的《油畫》雜志。
耶魯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它成立的時間比美國獨立戰爭還要早上大半個世紀,不過校園里的多數校舍和教學樓,全都是一戰后的歲月里建立的。
那是美國的黃金年代。
無數歐洲的學者、作家、藝術家,都為了躲避戰亂,遠渡重洋來到新大陸的這片土地。
為了給這些學者們提供那些老歐洲古典學校同樣的歷史滄桑感。
耶魯在修建校舍的時候,特意采取了中世紀式樣的建筑結構,并往石質的墻壁上潑灑酸汁用來做舊。
還在校園里修建了很多空置的展館、壁龕,把校園建造的像是雕塑和展品已經在漫長的歷史中遺失損壞的羅馬神殿。
如今,那些被特意做舊的建筑也已經都是些百歲老人了。
而那些曾經空蕩蕩的校園展館,卻被莫奈、梵高、畢加索、雷諾阿、塞尚、高更的作品所充滿。
經過一代代藏家的捐贈,它現在是美國最豐富的印象派館藏所在地之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