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技法:lv.6職業三階(9721/50000)】
顧為經掃過了一眼系統面板上的經驗值提示,端詳著鉛筆在紙面上畫出的軌跡。
線條很……準。
其實不需要職業三階。
以前lv.5級別職業二階的素描技法,就用筆寫形而言,也已經畫的很準很準了。
該曲曲,該直直。
每一絲筆觸的過渡,對于形體的描摹,顧為經覺得,都完全可以算的上是既精確又干練。
與之不同的是,lv.6做為系統面板中,職業畫家階段的最后一個境界,已經站到了那扇屬于大師之境的大門面前。
大師之境。
《周禮》言,“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
佛教的經卷則說,“能通聞一切應作不應作之事,方名大師。”
畫家既非周禮中指掌音律禮法的樂官之長,也非佛道兩教的僧侶道人。
但各行各業。
人們對于“大師”的定義,總是相似的,庖丁一個廚子,在用刀分解牛肉的時候,也能發出符合禮樂正音的鏗鏘之聲。
當藝術家在身前的一方畫板之上,明白了一切線條的韻律,一切行筆的規章,不加思索,便明白一切應畫不應畫的事物。
那里需要修改,那些需要刪補,那些線條不夠純凈……所有的法度自在腦中。
以畫筆合陰陽之聲,陰陽之形——
方為大師。
這是屬于美術史上最頂級的璀璨諸星的境界,也是每一個在繪畫的道路上志在千里的藝術生們,從兒時開始,便夢寐以求的遠方。
一個普通畫家從第一次握筆的那一刻,到登堂邁入那個高處燈火璀璨的瓊樓玉宇,也許要登很高的臺階,也要花費十數年,數十年的時光去日復一日的磨礪自己的技藝。
很可能花了幾百幾千張畫,抬起頭來看,發現前方依然山高云深不知處。
也可能拋擲了半生的時光,終于行至了高處,伸手觸摸時,才發現那不過是海市蜃樓一般的幻夢,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
你邁步想要走入,那些精致的宮舍,卻云霧一般的散掉了。
恍然之間,這才明白自己在多年前山間某次邁步時,你便拐進了錯誤的小徑。
藝術本來就是這樣殘酷的事物。
一萬個藝術生在他們懵懂中第一次握筆的時候,冥冥之間便注定了,他們中間只有一個,能真正的觸碰到那扇輝煌殿堂的大門。
大師,也本來就應該是萬里挑一的賢者。
剩下的那些,他們永遠只能是賢者座下聆聽教誨的童子與凡人。
但無論這座山有多高,這條路有多難,大師級藝術殿堂的層層宮闕有多么仙蹤難覓。
對于lv.6級別的畫家來說。
它都已經近在眼前了。
這座山高一千丈,他們就已經越過了一千丈。
這里有一萬層層階梯,他們就跨過了一萬層層臺階。
有些人也許手里有一根馬良神筆,提筆作畫,畫出了茅山紙馬,青云之梯,甚至幸運的有宮闕里端坐的老神仙看他順眼,腳踩蓮云飄下來,帶著他一起飛。
年紀輕輕,閑庭信步,走馬觀花,便來到了山頂。
比如說十六歲就拿到馬德里全國美術展金牌的畢加索、二十多歲就名揚翡冷翠,甚至成為了文藝復興三杰的提香、拉菲爾,畫出《千里江山圖》的天才畫師王希孟……
當然。
還有同樣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就拿到了魔都雙年展最高金獎的唐寧。
也有些人是靠著苦功夫,一階一階爬,一步一步挨上去的,登上山頂,已經是人生的暮年,白發蒼蒼。
這些都不重要。
無論他們是怎樣攀上的高山。
重要是他們已經來到了這里,站到了大門之前。
就算那些垂垂老矣,才行至此處的人,低頭往下看,比起那些在這條道路上老死的,爬到一半失足掉下的,在云霧中迷了路的。
比起顧童祥這種從小學藝,繪畫天賦未必多好,可也未必稱得上壞,卻被太多的凡塵俗物,家庭瑣事分了心神,年過六旬,頭發都禿掉了,還只能在山中央哼哼唧唧打轉的人。
他們也頂多只是幸運兒中不夠幸運的那個。
他們也都是幸運兒。
他們距離藝術的至高殿堂,只剩下了最后一道身前的門檻。
也許到了這一步,也有很多很多人,會在這最后一道門檻門前一直站到老死,也許會被山頂的疾風吹下山腰。
也可能天賦太好,畫筆太硬;師承太好,老神仙的云彩太厲害;甚至干脆就是運氣太好,命格太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