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林的目光視線不由自主的被畫面翻滾的黑暗所吸引。
他是一個懂行的人。
從作品的構圖角度來說,顧為經的這幅畫是少見的極度不對襯的左右構圖設計。
明暗的分界線從畫面的一側直接割開了這幅畫。
被光線照亮的那一邊作品的元素太多,這就反襯出了黑暗的那面元素太少。
而椅子的上的男人又過于的靠近窗戶,不處在這個畫室的空間中央,也不處在這幅畫面的“中央”。
所以外人在看這幅畫的時候,他們的視覺中心就是光暗分界線與左側墻壁之間,椅子上的人物與后方所掛著的那些油畫之間,畫面正中心的那個冷色調的空白空間。
這個空白的焦點,似是空無一物,又似是被一些無法捕捉的情緒所填滿。
某種閃光點,某種充滿主觀幻想的神秘氣息……它們布滿了畫面上的留白。
陳生林的思維不由自主的向那個被籠罩在畫面陰影深處的空白點,向著激發生長出整幅畫畫面氣質的“源點之核”,無限的延伸。
他被畫面所吸引,恍惚間盯著油畫出神。
在物質上,中年男人依舊站在畫架之前,微皺著眉頭,臉色因為顧為經的話而陰晴不定。
而在精神上。
陳生林正“探”著頭,“踮”著腳,“伸長”了脖子,仿佛要把身體探進畫面之內的隱藏維度,徹底讓自己走進霧氣之中,看看那流動的霧與流動的光之間,到底掩蓋著什么。
他要鉆進這幅畫里去。
“還有機會,還有機會。”陳生林在心里動著念頭,“沒有人是真的無懈可擊的,沒有人是真的堅硬如鐵的,也沒有人是真的無法收買的。”
他見過無數外表看上去堅不可摧的大人物,被輕飄飄的一個電話給瞬間摧毀。
支票沒有辦法收買對方沒關系,綁架無法要挾對方也沒有關系。
那么最多不過是再換一種出價方式罷了。
“只要鉆進這幅畫里去,只要……真正的鉆進對方的心里去,找到那個能讓他崩潰的縫隙。”
“一幅最好的畫,總是隱藏著一個真實的靈魂。”
中年男人在心里想到。
雖然這是不可能的,然而畫面上這些蓬松的霧氣,仿佛真的隨著陳生林的用心觀察而流動了起來。
它們在歡迎他的到來。
倫勃朗在繪畫的時候,有一個隱秘的小習慣,他曾給自己筆下的人物的冠冕中央畫上了一個金色的圓圈,這象征著人物的第三只眼——“感觀”,代表著隨著觀眾的感官延伸,畫面也會隨之不斷延伸。
陳老板注意到,在那些黑暗的霧氣中,在畫室的墻壁后方,有一些豐盈的線條。
那是隱藏在霧氣后的畫作。
當空間由光明轉向黑暗,墻壁背后所懸掛著的作品,完完全全無法被太陽光照到以后。
那些畫作,便全部被顧為經簡化成了幾縷陰影后的線條。
粗看時。
中年男人只把這當成了是顧為經創作到最后,隨手填在上面,使得畫面不會顯得過于空洞與失衡的裝飾性修飾線條,并無實際意義。
細看之下。
陳生林才發現自己錯了。
那些線條一開始類似是某種紅綠色的紙屑裹著如絲如縷的輕紗。
隨著四周黑霧的翻涌,或者說,隨著陳生林的思維的不斷延伸,隨著他腦海里的想象,那些線條也在不斷的延伸。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