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蓮娜小姐永遠能像大偵探一樣,輕易洞悉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
都不用這些人有意做些什么。
人情世故就像磁鐵。
磁石會吸引鐵沙是物理性質。
人情也是。
只要某些人出現在某處,那么……想要討好他們的人,想要借著獎項送免費人情的人,就會自動蜂擁而來。
不管你想或者不想。
它都會以一種固有的利益關系而自動運轉,宛如機器運行的法則。
就像伊蓮娜小姐出現在畫展之上,那么……那些想要討好伊蓮娜家族的評委,同樣也會動一些小心思一樣。
甚至獎項的結果可能會出現兩人同時獲獎。
也就是所謂雙黃蛋。
安娜認為,無論任何評選獎項、藝術節或者電影節,雙黃蛋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聊的事情。
她超討厭雙黃蛋。
是繪畫展覽,作品就有好有壞,水平有高有低。
奧運會的賽場上,或許可以有兩位運動員同時跳高跳出同樣的高度,一厘米都不差,同獲金牌的情況。
藝術展覽是主觀評選。
女人的心中,世界上所有的主觀繪畫評選,都應該有愛和不愛,喜歡與不喜歡的區分。
不存在一模一樣的喜歡。
也不存在不差分毫的愛。
畫展上要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藝術家交出了每一筆每一畫,都完全一致的兩幅相同的油畫藝術品,那叫參展事故。
評委要做的不是驚嘆“好巧好巧,omg,這是上帝的旨意,趕快都給它們頒個獎吧”,而是要查作弊。
既然一個人先后兩次畫的同樣一幅畫,可能在紙面所發揮的水平都有所浮動。
那么不同的作品,就更應該評出了優劣先后。
好的上,不好的下。
金獎——永遠只給最好的那個,否則就是對那幅更加優秀的作品,那位更加優秀的藝術家的不公平,也是對輸掉的畫家的“不尊重”。
靠施舍得到的榮譽,就不是榮譽了。
你畫的很好很好了,但可惜,你碰上了更好的。
所以這個獎就與你無緣。
這很殘酷,但這就是藝術競賽的意義所在——榮譽的陰影里,永遠堆滿了失敗者的枯骨。
就像唐寧遇上了漢密爾頓。
即使是輸了,這也是榮譽的失敗,一點也不丟人,她也可以站的筆直,對鏡頭說“這是《油畫》雜志的損失”。
搞人情交易,在那里和稀泥的人人分個蛋糕吃,才會讓獎項失去原本的嚴肅性。
威尼斯藝術節無論是視覺藝術單元,還是電影單元,歷史上都會出現過幾屆沒那么有信服力的頒獎結果。
有些歷史級別的作品,莫名奇妙的就被平庸的作品給擊敗了。
或者像奧斯卡,也永遠有類似《莎翁情史》這種老掉牙的電影,或者《綠皮書》這樣有很大爭議,被部分導演認為是粉飾、淡化、遮掩甚至是美化美國內部種族矛盾的電影拿得大獎。
但安娜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主觀評選,就是會有這樣的問題。
最多你可以覺得是組委會藝術審美水平不高。
然而社會上審美水平就是有高有低的。
藝術作品也是創作給全社會看的。
這部作品要是能恰到好處的討好到學會評委們的口味,踩到了評獎風口,讓他們覺得這是最好的作品。
ok。
算藝術家的本事。
只要評委團們認為,這是他們認為這屆所有收到投稿藝術作品中,最好最棒的佳作。
也ok。
藝術家要看不起這些評委,可以直接退出展覽,或者憤然離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