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顧為經和酒井小姐講一講他們對印象派的發現,就在這里,就在展覽的期間。”
“去請,去求,去和組委會說。”
曹老沉聲說道。
劉子明聽到自家老師的話,心里一時愕然。
他講那些話,可沒想著要這樣的結果。
藝術展覽要簡單可以很簡單。
流浪畫手在馬路邊支個架子,擺個攤子,隨意掛上幾幅作品,再放個“30刀一幅”的牌子放在旁邊,便算是個非常的簡易的小型個人畫展。
要復雜也可以很復雜。
威尼斯雙年展光是下屬的大型子展便分為了六個不同的部分,有藝術雙年展,建筑雙年展,電影節,音樂節、舞蹈節以及戲劇節。
每個子展覽又有競賽單元和非競賽單元。
競賽單元還會再分為主競賽單元和若干其他類別的參展單元。
任意子單元單獨抽出來,都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獨立藝術展。
舉辦展覽期間,整個城市甚至整個意大利,幾乎都在圍繞著展覽而服務。
它便是國家精神的某種象征。
在威尼斯雙年展的那段不愿被提起的歲月里,阿道夫會專程飛到雙年展上“覲見”軸心國教父墨索里尼,藝術展辦的跟地獄魔王們集體開狂歡派對似的,可不是只因為某小胡子是落榜美術生,他對沒有成為大畫家有點心結那么簡單。
固然這是該雙年展最大的黑歷史,可也能從側面反應出,它到底辦到了多么隆重的地步。
新加坡雙年展的規模不至于像威尼斯雙年展那般,快要辦成全國慶典了。
也絕非什么草臺班子的野雞展可以比擬。
整個畫展會從七月中上旬持續到月底。期間的時間表完全被一系列密密麻麻的安排給擠滿了。
在這一兩周中,展覽本體會一直持續,自然不必說。
還有額外一系列圍繞著畫展展開的周邊活動安排在其中。
比較重要的就有開幕式、閉幕式、頒獎典禮,專家座談會,專門為貴賓所提供的vip包場展覽日……
這么多藝術家全都湊到了一處,他們的畫擺在展臺上,人也不能閑著對吧?
太浪費。
得拉出來溜溜啊!
顧為經接到的參展邀請函上,最后注明建議嘉賓攜帶正式晚禮服,就是為了出席藝術家晚宴準備的。
藝術家晚宴是組委會給所有參展的選手以及像伊蓮娜小姐這樣的評論家們,所提供的私下相互認識,攀攀人脈場合。
它是帶有官方性質的社交場。
還會有類似劉子明的那個船上看體育比賽的聚會一樣,由幾位大咖牽頭籌劃的高端私人局。
而普通觀眾們來到展覽現場,除了看展覽上的作品以外,最為期待的便是報名去聽一場藝術家座談會了。
它也就是俗稱的“大師講座”。
大型雙年展的組委會,往往會邀請一些國際上極富盛名的大師、學者、評論家以及本次展覽中最受外界關注的藝術家,在展覽期間,去圍繞他們舉辦一系列公眾講座與采訪對談。
主辦方提供一個談話空間,讓這些人講講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個人創作心得,或者任何觀眾們所感興趣的事情。
對于硬核的藝術愛好者,以及那些大畫家們的核心粉絲群體來說。
現場座談會也許要比畫展本身還要值得期待。
參加這種座談會也是所有想要沖獎的畫家,在展覽期間,能為自己去宣傳造勢最好的手段之一。
通常游客在一個展臺面前,停留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
縱然是那些最黃金位置的中央展臺,每個游客為它駐足的時間,平均也不會超過15秒。
換而言之。
即使藝術家擁有最頂級的展臺,留給它去征服觀眾的時間,也僅僅只有幾次深呼吸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