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先生,你是雙年展參展畫家,我也是雙年展參展畫家。我們之間有什么藝術思想的差異,是很正常的事情。”
崔小明笑笑。
他又切換回了英語,恢復了那種正常說話時的聲量。
“我覺得你的繪畫風格有問題,你覺得自己的繪畫風格沒問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談不上誰對誰錯,也很難分清誰對誰錯。這種事情,兩個人之間的爭執,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我們兩個年歲差不多,我的意見可能未必有道理,但我想,吳冠中先生的意見,總歸是應該有道理的。”
顧為經靜靜的聽著,聞言點了一下頭,似是在肯定崔小明的說法。
旁邊有看熱鬧的游客,已經拿出了手機,向著兩個人錄像。
逛美術館,博物館,拍照打卡可是如今逛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無需諱言。
如今其實有不少游客,干脆是為了拍照打卡,發朋友圈、ins、tiktok,才去逛的美術展。
為了這點醋才包的餃子。
這一點上,無論東方的游客,還是西方的游客,表現的都一樣。
只要不是那種禁止拍照的博物館,世界各地大博物館的放著知名藏品的展柜面前,都總是會圍著一圈手機照來照去。
談不上好,談不上壞,算是一種時尚風潮。
本屆新加坡雙年展,官方在濱海藝術中心之外,在外圍展的旁邊,也專門設置有文創打卡區。
游客可以和那些有趣的展品一起打卡留念。
自然也可以給一些有趣的人一起打卡留念。
有趣的人包括在展觀里偶遇的明星,包括有些藝術活動里主辦方專門邀請過來的和游客一起合影留念的主題人偶公仔。
參展藝術家?自然也包括在內。
兩位年輕的驚人,外貌條件和氣質都很不錯的參展畫家,站在前輩大師的展臺面前,一起談論藝術,更是很不錯的拍照發tiktok換取流量和點贊小紅心的機會。
剛剛就有人注意到了,顧為經的胸口前別著的參展藝術家的vip胸口,崔小明的出場也很有專業人士的氣質。
兩個藝術家討論藝術風格,多難得的事情啊?
充分滿足了吃瓜群眾們對于藝術家生活的浪漫想象。
至于濱海藝術中心里的那些大師講座,學術對談,它們就有點太嚴肅,也太硬核了。
時間太長。
在那里一動不動的就坐個一兩個小時,普通聽眾容易覺得枯燥,也不好搶票。
它們更多的是針對核心粉絲全體,骨灰級藝術愛好者,以及行業內的評委專家的。
這種畫家之間街頭對談,反而更能完美填補普通游客的好奇之心。
簡潔且明了。
好比游客去寺院游覽,就算本來抱著的目的是祈愿、燒香、拜佛,路過大雄寶殿外的時候,遇見兩位僧侶在那里辯經,大多也會停下來側耳聽上兩句的,哪怕聽不懂,也會當湊個熱鬧。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若是寺院里的和尚不攔著,那么隨手再去拍個短視頻,也是自然而然的。
崔小明就是注意到了有國際游客不停的看向他們兩個人,才又加大了音量,換回了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