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整個一層主展區里最大的一幅作品,是關于吞噬塑料瓶蓋而死的信天鷗。
畫面上的母海鳥正在給小信天鷗喂食,從嘴里反芻出來的東西并非捕獵而來的魚肉,而是漂泊在海上的生活垃圾,母鷗正在不斷腐爛的身體里,也有一個又一個塑料瓶蓋正在從肚子里掉落。
它的形式近似于油畫。
之所以說是近似,因為它的品類介紹被組委會歸到了紙面油畫之中,顧為經卻一眼看出,那其實是用油畫棒畫的。
如果油畫畫法里有一條鄙視鏈條存在的話。
那么大概就是傳統油畫顏料略大于加了化學催干劑的油畫顏料,兩者又略優于丙烯顏料。
丙稀顏料的作品等級又明顯高于油畫棒繪制的作品。
油畫棒繪制的作品之于油畫的地位,就像用水溶性彩鉛畫出的作品之于水彩畫的地位。
并非不可接受,只是有局限性存在。
彩色鉛筆繪制出的水彩畫,很難充分完美體現出水彩的特質……按照瓦特爾老師的說法,比較難“讓地心引力在色彩醞釀之間發揮它的魔力”。
而用油畫棒繪畫出的作品,它就很難充分體現出筆刷的柔軟細膩。
它容易掉屑,色彩特性不好,肌理感較弱,混色也頗難處理,而它最大的特點則是容易入門,畫起來十分方便。
并不絕對。
油畫棒通常兩類藝術家用的比較多,一種是畫不以繪畫細節見長的作品門類,或者新入門的繪畫新手,不太在乎這些畫具缺點。另外一種是繪畫技法登堂入室甚至已經爐火純青的藝術大師,他們站在藝術高峰之巔,有點武俠高手飛花落葉皆可為劍的意思,所以同樣也不太在乎這些細枝末節。
能把油畫棒玩到出神入畫的藝術作品有,但并非這幅。
它的技法等級不高,油畫技法lv.4職業一階,素描線條的等級甚至只有lv.3,屬于半專業的繪畫水平。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就應該是整個雙年展的主展區繪畫技法最低的作品了。
顧為經看旁邊的說明板才知道,這幅畫的創作者竟然只有十四歲,是一名馬來西亞的初中的學生。這幅畫并非是通過正常的參展渠道參展,而是通過一項合作項目——對方是吉隆坡一項少兒藝術競賽的優勝者,從而獲得了一個濱海藝術中心里的非競賽單元的展臺。
和對方14歲的年紀同樣醒目的,就是這幅名叫《吃塑料的海鷗》的情感等級竟然達到了——「心有所感(圓滿)」。
來到這樣的國際雙年展,顧為經才能深刻的意識到天下是何其之大,天才是何其之多。
14歲就能夠畫出這樣的作品,在畫面里蘊含著這樣的情感深度。
確實了不起。
環保題材的作品是最火熱的藝術門類,也是最容易畫的空的作品之一。
整個展區里有關環保作品很多,能達到心有所感等級的卻很少,能達到「心有所感(圓滿)」繪畫等級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總共不超過三、四幅。
甚至比技法水平能達到lv.6職業畫家圓滿層次的作品更少。
當真是后生可畏,是真正的天才。
不過,顧為經看了一大圈后,發現展區里能達到「嘔心瀝血」這個層次的只有一位藝術家——sakaitakakura(酒井勝子)。
即使在這里。
酒井小姐無疑依然是天才中的天才。
將一層展區全部看了一遍,顧為經又回到了打卡區,回到了那只大手表旁邊。
顧為經站在遠處靜靜的看著。
他不再看表。
他在看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