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在學生時代蠻孤獨的。
準確的說。
伊蓮娜小姐一直都是蠻孤獨的人。
習慣孤獨性格冷感的人也會渴望著陪伴,也會希望能擁有一些能讓她感受幸福的力量。
她曾經看到校園宣傳板上的活動彩頁。
伊蓮娜小姐的中學有教會背景,宣傳頁的內容是和非洲一個國家當地的天主教會合作,關愛當地因為戰爭、艾滋病泛濫等原因而在過去二十年里產生的大量孤兒。
宣傳板的最后還附帶了一句來自《羅馬書》上的格言——你將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與哀哭的人同哀哭。
便是這句話觸動了安娜心中的某一部分。
外表冰冷的人在內心中也會渴望陪伴,她默默的記住了宣傳彩頁上的信息,在項目負責人來學校里宣講的時候,安娜去了那間活動教室。
教室里坐的人不多,但負責人卻做了一個非常非常精美的ppt。
前半段是講述到了非洲當地后的日程安排,因為局勢不穩定,隨行的會有裝甲車,全程都有政府軍護送,后半段則是講述歷屆學生在這個社會活動項目里獲得了什么。
那個ppt很長。
多年以后,主要的內容伊蓮娜小姐已經記不太清,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段視頻。
項目的負責人拿出了一段油管上往屆優秀學生制作的活動現場視頻。
那是兩年前一位安娜的學姐用手持dv制作的個人vlog,內容很專業,視頻的節奏也很少,這些不是重點。
重點是視頻里那位學姐正在把一大籃子書本和圓珠筆分發給四周的非洲孩子。
負責人介紹說,在非洲最貧困的那些動亂地區,連最常見的圓珠筆都是緊俏稀有的東西。
他還在現場拿了一直bic牌水晶圓珠筆出來,分發給在場的每一個學生。
他說這樣的一只筆只要50美分,還不到你們日常所喝的一瓶水的錢,但就是這樣一支筆——“它筆管內7%的墨水,就能抄完一部《小王子》,13%的墨水能抄完一部《基督山伯爵》,45%的墨水能抄完全部七冊的《哈利·波特》,而剩下35%的墨水……恰恰好,它能抄完一整部的《圣經》。7%加13%加35%再加45%,便是百分之百。想想看,兒童童話、古典名著、奇幻作品再加上神的指引……就這樣的一只筆,也許就能讓孩子們書寫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這些話寫的很好,確實很好。
可伊蓮娜小姐就是聽不進去。
她知道這樣不好。
可負責人像是登門售賣百科全書的推銷員一樣喋喋不休的傳教聲音在女孩的耳邊越來越模糊,她只是盯著多媒體屏幕上那位學姐在看。
穿著貴族學校禮服長裙的學姐高高的伸出手臂,把手里的籃子提在空中。
一雙雙細小的黑色手臂在拼命的爭搶,圓珠筆,鉛筆、像皮……似是拿到什么就算什么。
學姐也不阻攔,輕聲說的“別搶別搶”,但就是臉上掛著淡淡的優雅微笑,看著眼前爭搶的發生。
她不像是想要阻擋這一幕的發生,而似是想要特意用這種優雅,去凸顯那樣的混亂。
她的體態,神情,臉上那抹玩味的高傲微笑,高高提起籃子的動作——
都讓安娜在那一刻聯想到了喂雞。
伊蓮娜小姐就是忍不住的在想,她坐了幾十個小時的飛機,又是醫療團隊跟隨,又是軍隊護送的,就是為了拍一個在油管上有幾十萬播放量的喂雞般的視頻的么?
她沒有資格去指責對方,坐在教室里的人,哪里有資格指責真正愿意去花時間身體力行做好事的人呢。
但這種感覺讓安娜不太舒服。
這種“天主的福音”,依舊讓她感到孤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