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從這個角度思考問題,把愛當成痛苦而非幸福的源泉。
世界就變得前所未有的悲傷起來。
顧為經站在游客之中,四周那些談笑自若的臉,笑容下全部都帶上痛苦的底色。
男女間的欲情,朋友間的友情,父母子女間的親情,它們誕生的那一刻仿佛便注定帶來了痛苦。
此刻的幸福和未來的痛苦,是否一枚相同硬幣的一體兩面?
在意大利的社會里,男女朋友能從一而終,從相識到相愛,再到結為夫妻,能不管境遇好壞,家境貧富,疾病與否都手牽著手,永不分離,最后一起走到墳墓之中的概率有多少?
顧為經不知道具體數字,但刻板印象里,那可能不是一個特別高的概率。
此前他站在角落處望著在鐘表前擁吻在一起的情侶,心中充斥著向往與祝福。
這么一想。
顧為經又覺得他們此刻的甜美的擁吻未嘗不意味著未來的苦澀的淚水的預演。
甚至他又怎么知道,就在剛剛那一瞬間,微笑接吻的定格照片中,互相凝視著雙眼的年輕男女,他們沒有在彼此的眼神深處看到了痛苦正在綻放呢?
因為愛,所以人才會脆弱的受傷。
想想看,人本可以成為遺世獨立的個體。
顧為經本可以那天不管不顧的飛去新加坡而非走入西河會館的。
可他必須那么做。
他愛著顧林,就算他沒有那么愛顧林,他也愛著顧老頭,他必須要考慮自家老爺子的感受。
相反。
這件事要是發生另一個人身上,甚至發生在把自己拋在仰光,遠赴法國開啟新生活的父親身上,他就不會那么痛苦了。
他拋下了顧為經,拋下愛,也拋下了傷害他的能力。
人本可以活的像是無拘無束的野獸,愛,卻讓人把自己關進了籠子里,讓無盡的蒼茫世界,變成了必須小心翼翼的托著的水晶之球。
愛——
它就那個揮舞著皮鞭,讓強大的獅子一邊鉆著火圈,一邊頂著水晶球的那位馬戲團里的小丑。
年輕人的神色中,帶上了身后畫卷里佛陀雕塑一般的悲怮。
就在這個展廳里,領著孩子的家長,手牽著手的男女,肩并肩的友人,他們有多少人在未來的很多年里,將會漸行漸遠,彼此生疏,分離,兩不相見,乃至成為互相苦痛的來源?
在畢加索的作品里,他所最愛的女人,最愛的妻子,從他幸福的一切,靈感的繆斯,變成他痛苦的根源,生活里的惡魔……情感的巨變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當梵高遇上高更的時候,他們是那么的如膠似漆,欣喜若狂。
他們都以為自己遇上了靈魂上共鳴的伙伴。
到了故事的最終……這段友情的破裂卻成為了人們認為讓梵高對著自己腦袋扣動扳機的幾個可能性最大的動因其中之一。
“他們怎么能受得了這一切的,人怎么能受得了這一切的啊。”
顧為經向前走著,輕輕的踢了一下腳。
四周的人越快樂,越幸福,想到了那未來可能因此而引發的苦痛,他就變得越悲傷。
陽光從高空中照下。
顧為經看到了硬幣背面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