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為經的眼神擁有愛,他動了情,動了愛。
安娜的眼神里只有疏離,只有女神式的高高在上。
這就是顧為經為什么比她看到了更多的東西,更多的美的原因。
有些人看到了燃燒的火,有些人只看到了漫卷的煙。
一塊織錦的金色舊毯子,穿著華貴的舞鞋噠噠噠的跳著宮廷舞的舞步,得到的感受和在任何毯子上跳舞都沒有區別。
除了激氣的煙塵什么也得不到,世上有一萬塊比這更華美,織工更加細膩嚴謹的毯子。
只有她脫了鞋襪去,赤著腳慢慢的踩過,才能感受到其中細軟的溫度與熱意。
安娜羞愧的無地自容。
安娜又無聲的笑了笑。
女人不知道。
也是很多很多年前。
在舊社會魔都交錯的貧民區街頭巷弄里,當一位年長的畫壇大家下意識的推開撲上來攬客的白俄妓女,而身邊黃包車上的小孩子卻反而抱住對方,問對方疼不疼的時候。
老先生也和她一樣愣住了。
先是羞愧的無地自容,然后無聲的笑了笑,最后他欣喜若狂。
安娜放下報紙,抬起頭。
她伸出手指按住報上男人的臉,纖白的手指蓋在年輕人被鏡頭定格的臉上,仿佛蓋住了一盞指尖大小的暖手爐子。
那么燦爛,那么蕩漾著暖意的笑容是無法被薄到透明的皮膚遮蓋掉到。
笑意從她的指尖處蕩漾出來,水波點點,融入身體之中。
安娜就如茉莉小姑娘所說的那樣,慢慢的抬起頭,好好的,用心的看身前的鏡像。
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求。
只是認真的看。
史上第一次的——安娜·伊蓮娜嘗試把自己接入這座老教堂巨大的感官身體之中,用擁抱而非疏離面對這里的生活。
一幅截然不同的畫卷在她面前展開。
安娜覺察到了一種復雜的情緒。
她不是純粹的喜悅,也不是單純的悲傷。
它并非一廂情愿式的把關于“美”的想象強加在平庸蒼白的場景之上的那種酸腐無味的孤芳自賞,而是旁觀者被生活的激情撥動心靈后,所產生的震顫和共鳴,萬千種情緒全部被被夾雜在其中。
日輪是融熔黃金的巨錘。
它將萬千種閃爍的色澤全部鍛打在了此刻的場景之上,建筑上布滿了細碎的金粉,彩虹似的光暈,懸掛在天與地之間。
僅僅幾分鐘以前。
同樣的場景落在安娜的眼中,她看到的只不過是密布的嗆人灰塵和破了一個洞的彩窗而已。此刻籠子一樣包裹著老教堂的管線里,流淌著關于生活的熱流,她能聽到過往不知多少年間,這里所發生的痛苦與幸福,嘶吼與歡笑。
這一切的一切集合,若真的總結起來。這就是她曾在顧為經的那幅《陽光下好運孤兒院》里所看的東西——
有關于生活的英雄主義。
安娜忽然流出淚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