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事實不以個人觀感發生轉移。
《油畫》雜志社到底通過怎么難以理解、匪夷所思的手段得到了這張船票不重要。
羅辛斯的困惑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無數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那張船票,那張上面寫有“coral”幾個字母的船票,真的出現在了女主人的手中。
伊蓮娜小姐托舉著它,任憑在場的上千雙眼睛對它進行審視。
它被保存的很好。
即使一百五十年過去了,船票邊角處金色的壓花依舊沒有絲毫的褪色——看上去像是顏料,實則是在的制造的過程中,被混入了真正的金泊。
考慮到它高昂的售價,這種鋪張的行為,又顯得極為合理。
“真漂亮?設計的很華貴唉,100多年前的船票就能做的比我想象的精致呢,難怪會被人當成收藏品。”有前排嘉賓輕聲說道,“我還以為就是個小紙片呢。”
“何止是精致。”
劉子明聞言笑笑,“這是特等艙的船票,誰今天去坐遠途航班的頭等艙,還有奢侈品化妝品附送。”
“二等、三等或者底艙的船票就是張紙片而已,但她手中的那個,就是一張十九世紀的頭等艙啊,嗯,算算通脹,可能相當于好幾張吧?沒準十張?郵輪公司把船票印得漂亮一點,算是賣高價基本修養了。這種船票當時都有紀念品屬性的。可以把它夾在日記本或者裝進相框里些閨蜜炫耀,一張的價格就能買個馬車車廂。”
“這么貴么?”林濤好奇的問了一句。
“看跟什么比了。”
劉子明回答道:“我們家沒有客船業務,現在郵輪運營模式也早就變了。但如今像皇家加勒比這種旗下郵輪的特等套房,坐一圈下來花個幾萬甚至十幾萬美元,都很正常的。”
“坐的特等艙出行——”
劉先生總結道。
“——確實蠻符合之前他們討論出來的卡洛爾的個人畫像的。”
「購買人選擇使用英鎊付款,合計106鎊。」
不理解時代背景,就很難明白臺上的伊蓮娜小姐輕飄飄的一句話的真正含義。
106鎊?
放在今天,想要遠距離跨國旅行,這錢連廉航的紅眼經濟艙都買不到。
在150年前,它可是個真正的天文數字。
當時英鎊有一定的世界貨幣的屬性和黃金直接掛鉤。在倫敦的商業銀行里存個兩萬鎊,每天不干活,只吃利息,就能過上大富豪的生活,拽的好似基督山伯爵。
差不多就在卡洛爾坐船相同的時間背景,那本著名的與旅行相關的科幻《八十天環游地球》里,主人公為了趕上賭約里完成環游地球的規定時間內返回歐洲,最后拍了上千鎊出來,直接就豪氣干云的買下腳下的小型蒸汽船,讓船長和十幾號水手一起,死心塌地的揮舞著斧頭,把甲板給拆了,連同他們的皮鞋一起丟進煤爐里,為蒸汽機提供燃料。
100鎊,找個稍微偏僻一點的城區,在歐洲都可以直接買套公寓住了。
放在藝術品領域,英國畫家的話,應該買不起透納,但剩下像約翰·康斯特布爾之類的名家,只要不是篇幅特別大的,隨便買。
這是十幾年后,公眾認為梵高人生唯一賣出的那幅油畫《紅色的葡萄園》的很多很多倍。
實際上,梵高不是無名畫家,他的作品賣出的價格在當時也并不低的。
女人手里的這張船票,直接就讓羅辛斯之前關于“籍籍無名的女畫家為什么會使用鈦白”的相關質疑顯得蒼白了許多。
畫具很貴,顏料也很貴。
無名畫家意味著她沒有參加過沙龍展。
不光法國巴黎官方沙龍、英國皇家春季展等由國家和當地城市聯合舉辦的大型藝術展沒有參加過。
她連印象派小圈子里的那些街頭畫展也沒有參加過。
這事它本身就已經很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