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卡美爾身上有一百個特征點,也許是7:3我就隨便舉個例子,卡美爾身上也許有70個特征點都能和卡洛爾對應的上。但還有30個有難以解釋的通的地方……”顧為經又看了一眼呆滯的亞歷山大。
“至少是存疑的。”
他說道:“不說是一票否決,但這種事情……只要有一處難以解釋的通的地方,可信度就會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而卡拉,她也許只有30個特征點,甚至更少15個甚至是十個。但她是百分之百,目前我來看,她是能完全巧妙的融入卡洛爾的影子里的。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她才是那位女畫家。我相信,這幾個特征點是挺有說服力的。”
“畢竟同時符合1876年,印象派,女畫家,金發或紅發,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這些要素是很難的。”伊蓮娜小姐替他補充道。
“是這樣的,沒錯。”
顧為經頓了頓。
他看著安娜,又說道:“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指出的事情是,我覺得她就是卡洛爾,這完全也有可能是因為卡拉身份信息留下的太少而產生的誤判。只要足夠模棱兩可,那么什么影子都能重合在一起。她有30處和卡洛爾相似的特征。有可能意味著她就是卡洛爾,也有可能意味著她有另外70處,甚至另外100處完全和卡洛爾不一樣的地方沒有被記載下來,亦或隱藏在歷史之中,沒有被我所發現。”
伊蓮娜小姐玩味的調侃道:“這話,應該是由我這個主持人說的。你說了那么多道理,到最后又始終對卡拉的身份抱有一種警惕,對么”
顧為經不接這個話。
他把目光看向亞歷山大。
“相反,卡美爾身上的那30處的疑點,也許只是因為光線照射的角度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影子,這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直到此刻。
顧為經還是拿不定卡洛爾的真實身份,更重要的是,他拿不準女主持人的態度。
這場采訪上的最大的變量,從來都不是羅辛斯或者亞歷山大。
從來不是。
這場采訪上的最大變量,從來都是《油畫》雜志的藝術總監。
說真的。
顧為經其實不擔心,亞歷山大來搶他的學術成果和風頭。因為他和安娜有過一次提前的見面,知道一點對方的態度。
詼諧一點的說——只要伊蓮娜小姐開始發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開玩笑。
要是伊蓮娜小姐真的認定,那位卡洛爾,或者說卡拉,便是伊蓮娜家族的成員的話,那亞歷山大想搶的不是他的風頭,人家想搶的是伊蓮娜家族的風頭。
他在干啥
他在伊蓮娜家族的雜志社旗下,由伊蓮娜小姐主持的采訪里,搶伊蓮娜家族的作品。
關公面前耍大刀呢好伐!
藝術總監小姐想把你劈成幾瓣,就把你劈成幾瓣,想把你種在舞臺上當肥,就把你種在舞臺上當肥。
然而。
顧為經心中一直抱有一種警惕——
萬一,因為卡拉太神秘,信息太少,像是一張任人涂抹的白紙,被伊蓮娜家族牽強附會的安在了自家的頭上,那要怎么辦
正因為只要安娜出手,他搞不好就一定會贏。
所以。
顧為經心中甚至有一種恐懼存在——
既然是學術討論。
有對就有錯。
萬一,他是說萬一,萬一他是錯的,人家亞歷山大是對的,那要怎么辦
都是推測,憑什么顧為經就必定猜的中,亞歷山大就猜不中呢海因里希施里曼當年在小亞細亞半島上刨出個陶瓶就抱著哭,說自己找到了特洛伊古城。
如今的主流觀點來看。
那個地下遺跡是像搭積木一樣層層堆迭的,總共有超過六層,分屬不同的時代,雖然施里曼抱著的陶瓶應該不是特洛伊的東西,但他確實很有可能找對了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