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顧為經在同一座展館里辦展覽,也不意味著顧為經就有資格和他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開幕之前的媒體展上,戴克安倫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態,走進的美術館。
那時的戴克安倫以為自己知道,他會看到什么。
但他還沒有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會看到什么。
人可能以為自己已經足夠聰明,你可能以為,自己成熟的足夠認識這個世界。然而,總有某個瞬間,一幅好的作品,會讓一個人變為孩子。
——
幾個月前的晚上。
顧為經詢問楊德康,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所必須具備的品質
楊德康抬手就霸道十足的裝了個逼,說這是個蠢問題。
然后又告訴顧為經。
別擔心。
人總是會犯蠢的,這樣的迷茫,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過。他本以為,等顧為經到了戴克安倫的位置上,他才會有這樣的迷茫。
楊德康似乎很清楚顧為經內心的困惑在哪里。
身為知心大哥哥老楊可能給不了顧為經想要的答案。
他不能告訴他,成功的藝術家應該是心腸柔軟的人,還是心腸堅硬的人,是充滿自我懷疑的人,還是充滿自戀氣質的人。
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也都是錯誤的。
甚至不能用好人或者壞人這樣的概念加以區分。
如果。
那天他詢問的是曹老先生,楊德康不知道,曹老會不會給出一個斬釘截鐵的回答,只有某種特定的擁有菩薩心腸的人才能走到行業的高處。
既然他問的是老楊。
老楊就會給他一個更真誠,同業也顯得悲觀的回答,在他來看……
抱歉,根本就沒有這回事。
有些人真的就是稀里糊涂的就成功了,他們可能毫無人格魅力可言,也沒有什么藝術魅力,只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出現在了某個策展人的視野里,然后又乘坐上藝術市場的浪潮。
一幅畫賺了普通人工作一百年的錢。
就是這樣的。
這件事情就是會發生的。
每個人有著每個人不同的視角,一些藝術評論家會找一百個他之所成為聚光燈焦點的原因,會把繪畫作品分析來,分析去。
可要是問老楊。
楊哥不和他油。
他看來,真的很難把某項性格特質和藝術市場上天文數字般的身價聯系在一起。
他不比普通人更堅韌,不比普通人更敏感,不比普通人更……“藝術家”。
他之所以成為成功藝術家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顧為經想聽真心話。
楊德康的答案,可能是……這家伙運氣比較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