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點陰。
細細密密的小雨已經開始輕輕漂落,“玉龍旗”大賽的余熱本還未褪去,但在這看起來壓抑的天氣中,越來越多的人都不想出門了,畢竟誰也說不好會不會突然下大雨。
對此,福岡市地方政府連聲罵晦氣,游客們憋著不出門,這損失的可都是錢啊,是福岡市的gd,是他們地方政府的稅收啊
有些人因為不確定的天氣而不想出門,有的人卻是下刀子也要去赴約,赴一個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的約,因為這個約,他已期盼多年。
酒店房間內,北山浩一用嫻熟流暢、自然從容的手法泡著茶。
東瀛的茶藝非常繁瑣,一般來說一定要在專門的茶室進行,茶室的裝修也有特定的要求,茶室的布置和設計,茶室內茶具的擺放等等,甚至進入茶室要邁哪只腳,都有很嚴格的講究,任何一步都不能有偏差,很有東瀛一直在強調的“工匠精神”。
北山浩一出身東瀛望族,北山家在幕府時期就是上流武士家族,地位極高,也曾是數代幕府將軍的座上客,傳承到現在,足可以稱得上一句歷史悠久,家學淵源。
他本應該去學習東瀛茶藝的那一套的,但不知怎的,相比于將每一個步驟都限制得死死的東瀛茶藝,北山浩一更喜歡做起來沒有太大拘束的中原茶道。
東瀛的茶藝也被東瀛稱之為茶道,但北山浩一認為東瀛茶藝匠氣太重,稱不得“道”,唯有中國茶道與道家思想密不可分,頗得道家“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真意。
而從中原傳入東瀛的茶道之所以會發展成現在這般模樣,實際上和東瀛特殊的國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東瀛系一島國,受限于地理環境形成了海洋尚武文化,但又因為處于中原文化影響圈范圍之內,受
中原文化影響深遠,沒有成為類似同時期西方文明那般的海盜文明,更由于島國自然環境極不穩定,所以封建禮教尤其是思想等級制度被東瀛完全貫徹。
雖然據東瀛兩部著名歷史書籍古事記與東瀛書紀記載,東瀛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后世還把這一天定為東瀛的“建國紀念日”,但實際上,自綏靖天皇以下的八代天皇似乎都不存在即“闕史八代”,第一個將最高統治的稱呼由“大王”改為“天皇”是東瀛天武天皇。
當然,這種對于自己國家文明的美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真正讓人感到迷惑的應該是隔壁高麗,瞎認祖宗,以三桿子打不著的高句麗為中心構筑高麗歷史體系,將古代中原包括帝嚳、帝堯、帝舜等上古五帝認作古高麗部落首領,到了現代,更是不要臉地從一本野史三國遺事由高麗時代僧侶一然所編撰,以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為記述對象的野史,和中原三國沒關系中尋章摘句找到了一則神話傳說,并將這則神話傳說當做了自己文明的起源,試圖從文明起源上擺脫中原的影響。
在一開始,這則神話傳說雖然被編入教科書中,但被著明是“據說”,也就是他們也不認為這是真的,但是在2007年后,高麗啟用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據說”兩個字都被刪除了,那則神話傳說赫然成為了不容置疑的真實歷史
這不止不是人間的操作,這簡直不是陰間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