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他日我登極樂,汝亦坐蓮臺
當啷
當啷
敲擊鐵皮的清脆聲音,從遠處傳來。
天地之間,灰灰蒙蒙,陰暗一片。
空蕩蕩的青石板上被迷霧所遮籠,粘稠的黑暗天幕之下,遠處卻又有一盞燈,帶來些微的光源。
“哪兒來的聲音”
一白面書生循聲而去,忽地腳步僵住,“不對,我不是該送荊公返鄉的嗎此處是何地吾為何在此”
“荊公”
“荊公”
這人就是執弟子禮的惠卿,他著一襲長袍,一路護持恩師,從東京轉金陵,并不走水路行官船,而是微服打聽兩岸民生。
此后持新法益堅,與民爭利。
祖制紛更,萬民失業,宋家天子本就搖搖欲墜的江山,更是在風雨中迭蕩。
“啪嘰”
他爬起來,搖頭晃腦道,總覺得有一股莫名的怪異。
卻罕有鬼神知曉,這黑山老妖曾經也有轉世為人的經歷,投效于荊公門下的一段公案。
那一行詩路上血跡斑駁,尤其是惠卿兩字,猩紅粘稠。
直把書生嚇得一屁股倒坐在污水攤中。
惠卿就是白面書生的字。
白面書生就是惠卿,他記得明明是護持荊公在側,怎么一眨眼人就沒了
自此,王安石激流勇退,辭官而歸。
驀地瞧見。
荊公設下七七四十九日齋醮。
陽間世人皆呼為拗相公。
王安石不聽,一眾名臣辭官而去。
陰間之中,關于黑山老妖的傳聞大多鬼神只知曉其最初身份,是黑羅剎,陰間第一只兇鬼。
再加上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仙佛菩薩也勸他不轉。
后來地府有一位大能,直接拘走了王安石的愛子。
“富韓司馬總孤忠,懇諫良言過耳風。”
民間怨聲載道,天變迭興
荊公自以為是復倡為三不足之說。
猩紅的字體,墻角雜亂的涂鴉,無一不充斥在那白面書生視線之中。
正值此時。
“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按照當時的規矩。
為何竟透露著一股濃濃的不祥之感。
待此間事畢,荊公夢游地府,見兒子王雱荷巨枷約重百斤,蓬首垢面,流血滿體,站在陰曹地獄大門之外。
“只把惠卿心腹待,不知殺羿是逢蒙”
“不對,不對。”
似乎有哪里出了問題,可他卻偏偏想不起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早年文彥博、韓琦許多名臣,先夸佳說好的,到后來也自悔失言,一個個上表爭論。
再一轉角。
王安石倒是相中了江寧府,此地富足,足以安居養老。
還有墻上的這些字
王安石既為首相,與神宗天子相知,言聽計從,立起一套新法。
但凡是宰相解位,那么都要掛一個府君的職銜。
其子哭訴道“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兒不幸陽祿先盡,受罪極重,非齋醮可解。父親宜及早回頭,休得貪戀富貴”
待回鄉途中,王安石只帶了一人。
白面書生一邊小跑一邊大喊起來,腳邊趟過一攤污穢,書生理了理袍子,下意識瞥了一眼墻角,大片皸裂的墻皮上竟還寫著一行行字來。
是哪幾樣新法
農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法就不一一細說,專說實行新法之后。
那土灰掩映的壁上又刻一行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