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為數不多的積極影響之一,可能就是促使了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實質意義上的首相誕生,時任第一財政大臣羅伯特沃波爾憑借對于南海公司案的妥善處理,一舉坐穩了內閣的頭把交椅,并自此確立了第一財政大臣領導內閣的英國傳統。
而亞瑟碰上的這次,則是18251826年的銀行破產危機。
而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說起來也非常簡單,甚至于和南海公司案從實質上來說也沒什么區別。
說白了,就是在1826年銀行法案頒布之前,所有在英格蘭地區成立的銀行都可以隨意發行銀行券。
所謂銀行券,其實就是英鎊,任何儲戶都可以憑借銀行券面值前往銀行要求兌換等價黃金。
但是,在19世紀,黃金的開采量遠遠比不上英國財富的增加量,所以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大小銀行為了搶占銀行占有率,在沒有足夠儲備黃金的情況下,亂印鈔票的情況屢屢發生。
而亂印空頭鈔票的后果也是顯而易見的,當客戶拿著成捆的銀行券前去要求取回黃金時,銀行柜員只能和他大眼瞪小眼。
而這種消息一傳出來,也自然而然的引發了不列顛民眾的擠兌狂潮,大家都爭先恐后的拿著鈔票要求銀行盡快兌付,各大銀行的門檻都要被他們踏平了。
而面對這種情況,70家黃金儲量不足的銀行不得不宣布停止兌付。
政府也只得緊急下令出動軍警維護各地秩序,嚴防各地發生暴動。
為了填上這個窟窿,大不列顛第一大行英格蘭銀行只得調用自己的黃金儲備幫他們填窟窿,但是不幫還好,這一幫,結果英格蘭銀行差點把自己都給搭進去。
在緊急關頭,英格蘭銀行的幾位合伙人就差直接給內森羅斯柴爾德和亞歷山大巴林這兩位掌握大量黃金的倫敦大銀行家跪下了。
危難之際,羅斯柴爾德銀行和巴林銀行在利物浦勛爵、威靈頓公爵和皮爾爵士等托利黨大佬的出面勸說下,終于決定緊急調配了他們掌握的大部分黃金儲備交送英格蘭銀行。
而作為威靈頓公爵錢袋子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了向托利黨表忠心,更是動用了他們設在巴黎、那不勒斯、法蘭克福和維也納四大分行的幾乎全部黃金儲備,又通過自身的關系從俄羅斯手里花大代價弄來了一部分黃金儲備,這才緊巴巴的湊了價值1100萬鎊的黃金勉強替英格蘭銀行把窟窿堵上。
但這次危機雖然晃晃悠悠的度過去了,可事后,依舊有多達70家銀行宣布從倫敦證券交易所破產退市。
就這樣,好不容易才從南海公司案陰影下走出來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又陷入了低谷期。
亞瑟那時候也就是個剛從鄉下來的窮小子,但即便如此,他看著倫敦證券交易所里一位位資本大佬們如喪考妣的表情,依然忍不住在心中大呼過癮。
分分鐘幾十上百萬英鎊,雖然是賠錢,但依然過癮。
如果賠的還不是他的,那就更過癮了。
亞瑟端起茶杯,琢磨了一下,惜字如金道“我對于股票交易,確實存在一些疑慮。”
話不長,但是已經足夠讓萊昂內爾明白亞瑟委婉的抗拒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