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別了亞瑟之后,利文夫人停留在使館大廳里,望著捏在手心里的四張門票,似乎是在苦惱到底該如何分配音樂會席位。
正在此時,會客廳外忽然傳出一陣硬質馬靴踩在地板上的咯吱咯吱聲。
利文夫人抬頭望去,臉上頓時換上了一副笑容“奧爾洛夫伯爵。”
來人是一位留著八字胡、身著藍青色軍官制服的男人。
說起奧爾洛夫這個姓氏,在俄羅斯可謂上家喻戶曉。
當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政變登基的左膀右臂中就有奧爾洛夫家的五兄弟。
這五兄弟幾乎無一例外的,后續都成為了在沙俄政壇軍界舉足輕重的大人物,而其中的老二和老三后面還成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情人,并因為這層裙帶關系爬的比另外三位兄弟更快一點。
而面前這位奧爾洛夫伯爵的父親雖然不是女皇的情人,但他本人卻是由葉卡捷琳娜二世親自監督撫養,因此,奧爾洛夫伯爵幾乎是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兩個孫子前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弟弟現任沙皇尼古拉一世從小玩到大的。
單是憑借這個經歷,在俄羅斯就已經沒有任何人膽敢小覷奧爾洛夫伯爵的能量了。尤其是在現任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之后,俄羅斯政界對于奧爾洛夫伯爵的恭維和畏懼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穩步提升。
因為大伙兒都知道,比起尼古拉一世優柔寡斷、性格溫和的哥哥前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現在的沙皇性格堅決、目標單一、有鋼鐵般的意志還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雖然這些描述詞都可以算做優點,但是如果把這些優點全疊加在一位統治者身上,那么當事國多半會喜提一位大獨裁者。
尼古拉一世就是這樣精力旺盛、權力欲幾近病態的統治者。
他對于俄羅斯帝國上上下下所有事情都異常關心,尤其是其對于軍隊的操心程度甚至達到了親自下令修改軍服上的紐扣數目。
至于像是反抗他統治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尼古拉一世更是理所當然的對于逮捕、調查、審訊和處罰十二月黨人極其關心,事無巨細都要過問。
而這次起義也加重了他的多疑性格,使得他傾向于遠離正常的行政機構。
上臺伊始,尼古拉一世就特別喜歡利用獨立于常規的國家機構的各種委員會管理國家,這些委員會一般由一小撮最受沙皇信任的親信組成。
但這樣的親信數量很少,所以在俄國數量眾多不同的委員會實際上都是由這同一批人的不同組合構成的。
這些委員會的工作與御前辦公廳一樣,通常都是秘密的,然而它除了給沙皇帶來一點微不足道的安全感以外,就只能讓本來就非常復雜的帝國行政管理更加混亂。整個政府機器越來越滲透著直接命令、絕對服從和一絲不茍的軍事作風,在公文中和外表上這種特征也變得愈發明顯。
而奧爾洛夫伯爵這位兼具軍人與發小兩種屬性的人才,當然屬于沙皇為數不多的親信之一,或者說的更明白點,奧爾洛夫伯爵在很多由沙皇直轄的委員會中都擔任要職。
而這次倫敦會議中沙俄代表團自然也是由奧爾洛夫伯爵帶領。
不過,或許其他人面對這位沙皇陛下御座前的大紅人時,總會顯得戰戰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