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特伸手要了杯咖啡“美國的劇場很流行各種獨立戰爭題材,像是邦克山之戰、魁北克之圍蒙哥馬利將軍之死這些都是劇場的熱門劇目,每次演出都能座無虛席。而每當臺上念出華盛頓的名字、扮演華盛頓的演員出場時,臺下的觀眾就要集體歡呼。而一提到英國國王,觀眾就會齊刷刷的發出陣陣噓聲。
之前威廉鄧拉普先生的安德烈在公園劇院首演時,里面有這么一出劇情。華盛頓下令處死英國間諜安德烈,而劇中角色布蘭德因為對此不滿,直接將大陸軍的帽徽摘下狠狠地砸在了地上。當時劇場觀眾看到這一幕紛紛情緒激動地站起身對演員和鄧拉普先生進行人身攻擊。
演出結束后,紐約各大報紙還繼續對鄧拉普先生窮追猛打,說他這是在含沙射影的詆毀華盛頓、惡意攻擊美國革命,是向萬惡不列顛低頭的投降主義。報紙上還諷刺說,劇中的角色安德烈是不是英國間諜我們不知道,但鄧拉普先生百分百是個英國佬的間諜。
有人為鄧拉普先生辯護說他的父親在獨立戰爭中受過傷,鄧拉普先生本人還為喬治華盛頓繪制過畫像,不太可能是英國間諜。
但大伙兒一聽畫畫的事情又更來勁了,他們扒出了鄧拉普先生早年曾赴倫敦師從本杰明懷斯特學習繪畫的經歷說事,說他肯定就是那個時候拿到了英國政府的資助。還有什么,雖然鄧拉普看上去披著星條旗,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圣喬治十字心。政府應該像是當年驅逐國內的保皇黨一樣,把鄧拉普給趕到加拿大去。
鄧拉普先生為了避免爭議,不得不連天加夜的趕忙把劇本給修改了,鬧了好一陣子才算是把事情徹底平息。”
亞瑟聽到這話,端著茶杯僵在了椅子上,熱可可冒出的水蒸氣糊了他一臉,睫毛上都蒙了一層細密的水滴。
“嗯聽著怎么這么耳熟呢”
亞瑟放下茶杯靠在了座椅上,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開口道“類似的還有嗎我雖然沒去過美國,但我之前還曾經打算去那邊討生活的,所以如果還有這種奇聞異事,那你就多給我講講吧,說不準哪天我真去了那邊,這種注意事項我就用上了呢。”
“你打算去美國”
柯爾特聞言受寵若驚道“你為什么會想去美國呢當然,美國是個非常好的國家。但是黑斯廷斯先生,你為什么會想要去呢你在倫敦混的不是挺好的嗎你別看美國劇場里天天喝倒彩,但是美國的商人們只要有了點積蓄,一定會變著法的來歐洲混個貴族身份。
最典型的就是給女兒賠上一大筆嫁妝,讓她嫁給歐洲的破產貴族。而且他們還喜歡互相攀比,在他們的評價體系里,英國的爵位是最高貴的,次一級的是法國的,接下來就是德意志邦國和西班牙、奧地利的等等。
誰家里的女兒要是能嫁給一位英國的爵爺,那他的老爹老娘非得連續開上一周的宴會,再把這事兒當著客人們的面提上八百回。如果新姑爺再愿意偶爾去兩趟美國給他們長長臉,我看那幫人就算把家產全送了也心甘情愿。”
亞瑟聽到這里,雖然臉上沒有笑容,但他端著茶杯的手卻在微微顫抖“有這么夸張嗎”
“怎么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