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始建于13世紀的港口城市,利物浦跨越了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一直到今日的漢諾威王朝。
相對和平的環境也造就了當地建筑風格的多樣性,不論是棱角分明、尖塔林立的哥特式建筑,還是以條紋外觀與半木建構著稱的都鐸風格,又或者是已經流行了一個世紀融合了巴洛克的曲線形態與洛可可裝飾要素的喬治亞建筑,在利物浦你都能見得到。
而作為利物浦市政廳所在地的城堡街,就是都鐸風格扎堆的地方。
只不過今天的亞瑟顯然沒有時間欣賞這些幾百年歷史的老建筑,即便是在燈紅酒綠、型男靚女、達官貴人無數的舞會當中,這位倫敦來的蘇格蘭場警司也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焦點。
前來祝酒閑聊的客人絡繹不絕,或許是由于利物浦的氣候比倫敦要好上不少,所以利物浦人也顯得比倫敦人熱情。
無論是吸煙室、娛樂室還是舞廳和餐廳的角落里,亞瑟走到哪里都會有一些生面孔上來攀談。
這些人里有在利物浦各部門工作的政府職員,也有在當地從事各種生意的闊少爺,當然,還有一些則是像格萊斯頓那樣有志于投身政治圈子的上進青年。
但是據亞瑟的觀察,利物浦的政治傾向與倫敦還是存在著一定區別。
在倫敦,托利黨與輝格黨的勢力基本上是五五開的。
而在利物浦,持有托利立場的人明顯要高于持有輝格立場的。
不過仔細想想這事兒,倒也并不是很難解釋。
作為一座靠著奴隸貿易發家的城市,大部分利物浦人都與奴隸生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既然如此,他們又怎么可能喜歡推出了廢止奴隸貿易法案的輝格黨呢
更別說,廢奴主義的倡導者威廉威爾伯福斯先生對于僅僅廢止奴隸貿易還不滿足。事到如今,他還想要趁著輝格黨重新上臺執政的機會,在不列顛和海外殖民地徹底廢除奴隸制,將那些廢止奴隸貿易之前遭到販賣的奴隸也給解救出來。
而根據威爾伯福斯及其支持者提出的第一份議案來看,這些廢奴主義者連一便士都不想賦給奴隸主們。他們聲稱,如果奴隸主想要補償,那么他們應該去找那些賣給他們奴隸的奴隸販子。
這樣的行為自然引起了利物浦當地的極度反彈,利物浦市議會從老到少遍地托利的情況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了。
舞廳之中,亞瑟在一位年輕女士的引領下跳著華爾茲,在曖昧的燈光下,他們的耳邊全是其他舞者之間竊竊私語的低沉嗓音。
這位女士看起來具有十足的好奇心,雖然她從前也和利物浦的治安官跳過舞,但是對于蘇格蘭場這種嶄新治安組織頭頭接觸,她還是頭一次。
不論是亞瑟的肩章,那柄國王御賜的宮廷劍,抑或是蘇格蘭場警官們日常行動中會碰見的遭遇,她都很感興趣。
而在亞瑟這邊,他一早就猜到了女士們多半會問這個。
有賴于和藍襪社女士們認識的這一年,事到如今,他對于女士們可能關心的話題也有了初步了解。
宮闈秘史肯定是最能引起她們興趣的,但不幸的是,亞瑟知道的并不多,所以為數不多的知識儲備只能當作殺手锏。
不過聊不來國王的家務事,談點民間的亞瑟還是手到擒來。
科學怪人、物種起源、婚姻官司、販春案件,實在不行,就再聊點伯克利夫人的小皮鞭和趁著夜色神清氣爽離開夫人房間的某某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