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威斯敏斯特宮。
通過宮殿中漫長的步道,推開厚重的大門,下院議事廳的四百多張綠皮座椅頓時印入眼簾。
雖然議事廳的規模并不算小,但是在涌入六百多位下院議員與前來旁聽的記者、市民和請愿團體后,還是使得這里看起來擁擠不堪。
人聲鼎沸的環境中,沒有人會注意到此刻議事廳的二樓正站著一位蘇格蘭場的警司。
雖然亞瑟的身份早就今時不同往日,甚至已經摸到了真正上流社會的邊際了。
但是,與在這里列席的諸位紳士相比,他的頭銜又顯得那么的平平無奇。
這里的不少先生名片上都印著爵士、從男爵乃至于勛爵的后綴。
至于為什么下院不存在男爵、子爵、伯爵等更加尊崇的頭銜,自然是因為這些尊貴的閣下們全都坐在隔壁的上院。
雖然下院別稱平民院,但在19世紀的英國,誰要因為下院的紳士們不具備貴族頭銜,就把他們當成貨真價實的平民,那就大錯特錯了。
以下院爛大街的勛爵頭銜舉例,能夠持有勛爵尊稱,只有兩種可能性。
一種可能就是這個頭銜的持有者是個貨真價實的男爵及以上爵位的持有人,不論是男爵、子爵、伯爵、侯爵乃至于公爵,都可以被統稱為勛爵。
不過話雖然這么說,但實際情況下,人們通常只會稱呼男爵為勛爵。而面對更高級別的貴族時,則大大方方的稱呼他們為公爵、侯爵等等。
至于這么做的原因嘛,也非常簡單。
當然是為了避免尷尬。
這就像大伙兒面對副局長、副經理時,會自動把副字去掉,直接稱呼他為局長和經理一樣。
當然,能夠出現在下院的勛爵則連男爵都不是,他們屬于另一種特殊情況。
那就是,他們的父親是貴族,并且他們的父親目前依然健在。
針對這些貴二代們,不列顛人根據傳統習慣,也會禮貌的稱呼其為勛爵。
比如現今的內務大臣墨爾本子爵,當年他父親沒去世的時候,他就一直被稱呼為勛爵,并由于其平民身份在下院待了接近三十年。
而在父親去世后,繼承了父親爵位的子爵閣下當然就要離開下院,去往上院的新世界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墨爾本子爵這樣的運氣,正好是家中長子,只要熬死了老爹便能榮升上院。
對于那些家族中的小兒子們,他們在父親去世后,便會失去勛爵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