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威斯敏斯特,溫坡街的街道上。
馬車晃晃悠悠的行駛著,車廂內,亞瑟燃著一支雪茄,靜靜地翻閱著手頭那份雪萊夫人交給他的稿件。
那是一份模仿蒲柏文風翻譯的荷馬史詩,也是那位名叫伊麗莎白的姑娘的處女作。
雪萊夫人雙手交疊放在膝蓋上,從她那雙被揪的略微發皺的白手套可以看出,她好像有些緊張。
雖然那份稿件不是她的作品,但是她依舊免不了為伊麗莎白擔心。
也許外行人會覺得文學圈內總是充滿和睦氣息,大伙兒說話總是很客氣。
但雪萊夫人這樣的內行卻深刻懂得這個行當里到底有多少討厭鬼,讓一個作家欣賞另一個作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而針對那些文壇新秀,等著他們的通常是老前輩們數不清的攻訐與諷刺。而女性作家在這方面受到的攻擊,也要遠勝于男性作家。
雖然在簡奧斯汀出名以后,中等階級里已經有不少人接受了女性作家的存在。
但那些老派紳士依然不覺得寫作是女人該做的事,就算要寫,她們也只能寫寫言情故事。如果她們去染指荷馬史詩這樣的作品,那得到的通常會是一頓訓斥。
湖畔派的三位大詩人柯勒律治、華茲華斯和騷塞就是堅決反對女性踏足文壇的代表人物,而他們輸出該項觀點的主要陣地便是不列顛古典文學的權威雜志布萊克伍德。
而雪萊夫人之所以找上亞瑟,也正是相中了英國佬與布萊克伍德水火不容的關系。
這兩家發行量不相上下的文學雜志完美代表了目前英國文壇的兩種對立聲音。
布萊克伍德罵英國佬品味低級,用詞粗鄙,拜金主義,引導社會不良風氣。
英國佬噴布萊克伍德思想陳舊,冥頑不靈,酸了吧唧,就是個中世紀僵尸結合體。
雖然目前的社會主流輿論都是支持布萊克伍德的,但是據雪萊夫人所知,紳士和淑女們雖然在公開場合都會拿布萊克伍德裝點自己的高雅品味,但是許多人私下里還是看英國佬多一點。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英國佬上的故事讀起來確實比布萊克伍德的華麗詩歌和文學評論更有趣。
而且,有一部分敢于表達自身觀點的淑女更是絲毫不怕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對于英國佬的喜愛,藍襪社的諸位夫人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之一。
這幫叛逆的女學究很喜歡亞瑟的偵探里運用到的推理手法與化學知識,也對達爾文在南美洲的馴猴日記抱有極大興趣,至于狄更斯、大仲馬、迪斯雷利的作品更是老少咸宜。
而且英國佬也并不像是布萊克伍德說的那樣,全是些文學素養不高的作品,海涅的詩歌直接把它們在文學方面的品味拔高了一個層級。而且,那個名叫丁尼生的年輕詩人偶爾也可以拿出很不錯的詩歌小品。
或許布萊克伍德在文學方面的深度令英國佬拍馬難及,但同樣的,英國佬在電磁學、化學、博物學等方面的廣度也是布萊克伍德必須仰望的。
就像是每一期英國佬扉頁寫的雜志社格言說的那樣英國佬歡迎每一位擁有文學夢想的人加入我們,不限性別、年齡,甚至跨物種的我們也照樣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