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很顯然的是,天無二日,在邦聯搞什么雙話事人制度,奧地利是絕不可能答應的。
他們的想法被斷然拒絕,這種做法瞬間激怒了這幫除了種地和打仗什么都不會的普魯士人。
難辦?
難辦就他媽別辦了!
大不了大家真刀真槍碰一下子!
輸了,棍子不交,賬簿不交,媽的,什么都不交。
當然,普魯士雖然向來不喜歡動腦子,但是在明顯打不過奧地利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是必須得動刀子。
雖然普魯士依然還混在德意志邦聯當中,但是他們為了反抗奧地利,便開始組織起了自己的小團體。
而如何把其余小邦國爭取到自己的身邊,這就要講究政治藝術了。
沒過多久,一個消息便傳到了奧地利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大臣們慌里慌張的跑到美泉宮給弗朗茨一世上奏說:“陛下,普魯士人瘋了。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說他要搞個新和聯勝啊!”
這個所謂的‘新和聯勝’的正式名稱便是——北德意志關稅同盟。
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普魯士拉攏小邦國的手段就是兩個字——加錢!
‘受益’于神圣羅馬帝國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不帝國的影響,因此直到19世紀,德意志境內依舊是關卡林立,并存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法規、度量衡制度和幾百種地方性貨幣。這種情況在德意志邦聯成立后也沒有多少改善,這嚴重地影響了德意志地區統一市場的形成,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
而普魯士的弗雷德里希·威廉三世則是普魯士歷史上罕見的除了打仗外還很擅長內政治理的國王,他不僅喊出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口號,在國內大肆興建學校,積極開展‘用頭腦武裝普魯士’運動。
而且,他還在普魯士頒布法令,宣布在境內廢除關卡,取消消費稅和國內關稅的征收,宣布商品流轉自由。對進口工業品僅課征10%的從價稅,同時允許原料免稅輸入。
雖然這項法令的影響并不全是正面的,但不論如何,普魯士的關稅政策為他們帶來了活躍的資本市場,普魯士也在這樣的條件下在德意志地區各邦國中率先開啟了工業化。
而由于普魯士的低關稅政策,與普魯士相鄰的德意志邦國也將這個德意志二哥視為他們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并由于活躍的經貿合作與普魯士走的越來越近。
在這樣的條件下,普魯士為了與奧地利作對,在1826年正式打出了他的王炸手牌——建立北德意志關稅同盟,并許諾加盟國中的一切商品將自由流通,不再征收任何關稅。
在這樣的誘惑下,北德意志關稅同盟剛一成立,與普魯士鄰近的六個邦國便立刻宣布加入。
而南德意志的兩個大邦國巴伐利亞和符騰堡看見北德意志關稅同盟搞得這么好,于是在次年也宣布組建南德意志關稅同盟,并且很快就吸引了附近的幾個南德小邦加入。